人與事/憶相逢,在初春\伍春軒

  初春的微風還帶着些許寒意,仲安登上了遠行的列車,穿過山川與河流,奔赴那座熟悉的城市。只為老早與恩嘉定好相見的日子就在眼前,此刻心中盈滿了期待與歡喜。

  翌日晌午時分,陽光透過雲層灑下通透的光影,他們在一家小而溫馨的老飯店裏相對而坐。木質桌椅散發着淡淡的松香,桌上擺着幾碟精緻的小菜。席間話題如溪水般流淌,從南方維港的藍天,到申滬長興島的原野;從春節在中西融和之城的習俗,到家鄉節日傳統的愜意,笑聲在空氣中輕輕迴盪,彷彿連時間都放慢了腳步。

  餐後,他們漫步在城市的街道與小弄堂間。老舊的磚牆爬滿了歲月的痕跡,巷角的風鈴偶爾被風拂動,發出清脆的叮咚聲。太陽終於撥開了厚重的雲層,灑下溫暖的光輝,映照在他們的肩頭與髮梢。她的笑容在陽光下格外明亮,而他則默默將這一刻嵌入心底。時間如指尖的細沙,悄然流逝。儘管相聚短暫,卻彷彿比歲月更加綿長。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次不經意的觸碰,都如春日裏綻放的花朵,帶着溫暖的芬芳,深深烙印在彼此的記憶中。分別時,他回頭望了一眼,陽光依舊灑在那條小弄堂,而她站在光影中微笑不語。滬港遙遙,相隔千里,三年飛鴻傳情,信中人竟然就在面前,所有的美好都已成真……

  往事回首一甲子,如今天上人間兩相隔,或許只能寄書天國,或許相見在夢中。看着那些已泛黃的舊信紙,鋼筆水墨有些已模糊地化開。幸好,還有一本本深藏櫃內的日記簿,字裏行間滿載着相思與期許。偶爾發現某本日記簿內夾着一張黑白照片,背面是秀麗工整之顏體字,仲安、恩嘉,一九六五年,上海。仔細端視着相片的我,不覺小兒已走進書房。「恩嘉?啊!嫲嫲?原來嫲嫲後生時咁靚㗎!」小學五年級的他,竟然也有不錯的審美眼光。我笑而不語,心想你這個小淘氣,下次見到祖母可能又要「賣口乖」逗祖母開心了……

  再遇初春,眼前的人與景,心中的事與情,猶如寒冬深山厚厚的堆雪,待到春天總會融化的。記憶也一樣,總有一天也會消褪的。正因如此,趁着還有今天,好好地把美好記載下來,定格封存這六十年前屬於仲安與恩嘉的那一個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