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股神接掌巴郡60年 一股148元變561萬

年屆94歲的巴菲特即將退下火線,有指他於5月份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之後退任。巴菲特接管巴郡(Berkshire Hathaway)60年期間,藉多元化投資與併購,從一家紡織公司轉型成為一家市值達1萬億美元(約7.8萬億港元)的綜合投資企業。每股股價更由19美元(約148港元)飆至近72萬美元(約561萬港元),其間共升值3.78萬倍。\大公報記者 李耀華
巴郡又譯作波克夏·哈薩威,原是一家紡織企業,在1955年由波克夏精紡與同業哈薩威合併組成。巴菲特早於1962年買入巴郡股份,1964年,巴郡擁有人在口頭上提出收購巴菲特的持股,但由於巴菲特其後收到的信中,收購價低於最初協議時的水平,於是股神把心一橫,提出購入整家公司的其餘股份。
巴菲特在1965年已擁有價值1400萬美元的巴郡股份,並一直出任行政總裁,其後,巴郡在1967年擴展至保險業和其他投資,更在1970年買入政府僱員保險公司(GEICO)的股權,而紡織業務則在1985年便已結束。
現金流充裕 收購範圍廣
其後,巴菲特利用從保險業務取得的流動現金,在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收購多個產業,包括糖果、天然氣和公用事業。其實巴菲特的成功,亦因為集團業務繁多,所持有的藍籌股錄得可觀收益,現金流不斷增加,豐厚的資本令對外收購得心應手。巴郡收購項目眾多,較為人熟悉的包括1998年斥162億美元收購通用再保險公司、2009年以270億美元收購柏林頓北方聖塔菲鐵路公司、2013年夥拍3G Capital以233億美元收購亨氏食品,其中最大一宗為2015年押重注372億美元購入航空及國防工業零件製造商Precision Castparts Corp(PCC)。巴郡現金儲備龐大,截至去年第四季,達到創紀錄的3342億美元。
巴郡的成就亦從股價反映出來,巴郡A股在1992年已首度衝破1萬美元關口,在2006年10月更升至10萬美元,上周五收報71.875萬美元,由巴菲特1965年出任巴郡行政總裁時每股約19美元計,60年大幅飆升3.78萬倍,最新市值達1.032萬億美元。
有一說法是,巴郡股價升幅驚人,除了因為巴菲特經營有道,併購策略成功之外,更主要是從未拆細股份。巴菲特曾表示,拆股有違他的投資策略,而且股價若能高一點,可吸引更多喜歡追求長期內在價值增長的投資者,而這些人的取向與巴菲特本人亦相同。
不拆股不派息 利潤再投資
除了不拆股之外,巴郡亦鮮有派發股息,自1965年以來,巴郡股東只收到過一次現金股息,原因是巴菲特認為,巴郡把大部分利潤用於再投資,從而令公司應稅收入持續增長,得以繼續進行大型併購。
不過,由於巴郡一直不願意分拆股份,又無派發股息,故在早年惹來部分投資者不滿。有見及此,巴菲特終於在1996年聽從意見,發行另一個類別的巴郡股票,即B股,A股股東可把股票轉換至B股,以便套現,但B股股東卻不能把股份轉換為A股,也沒有投票權,亦即「同股不同權」。現時一股A股相當於1501股B股,B股上周五收報478.74美元,入場門檻較A股低得多。
接班人方面,巴菲特早在2021年的股東大會上確認,阿貝爾(Greg Abel)是繼承巴郡事業的適當人選。而巴菲特在最新一封給股東的信提到,阿貝爾將取代其擔任行政總裁職務,並撰寫年度股東信。
巴菲特對阿貝爾的能力充滿信心,稱他完全理解並認同巴郡的經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