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發口服砒霜藥獲國際認可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香港大學醫學院成功研發首款全球化香港處方藥物「藥用口服砒霜」,用於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臨床研究顯示,服用該藥的APL患者整體存活率超過97%,且無需進行高風險的骨髓移植。這個醫學突破的新藥已在本港應用,並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認證,令人鼓舞!

  本港APL併發症引致的早期死亡率高達20%至30%,而目前港大團隊根據口服砒霜的使用及制訂的一套治療計劃,將死亡率大幅降低至5%。中央政府於2024年的三中全會表明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而藥用口服砒霜是首款完全由香港研發的處方藥物,亦是首款香港研發的處方藥物取得美國國家專利,成功研發標誌着香港在生物醫藥領域的一大突破,同時亦有利鞏固其作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地位。

  藥用口服砒霜的成功研發,再次證明香港擁有強大的科研人才及水平。港大表示,是次治療APL的藥用口服砒霜是三代醫生橫跨超過二十年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見,科研項目並非一朝一夕,往往需要長期投資,需要不斷吸納高端人才,以進行更多方面的革新。事實上,一個具規模的研究項目,至少需要40人至50人的團隊經年累月研究,才可順利投入至臨床生產。

  特區政府一直從多方面大力吸納科研人才,例如推行「傑出創科學人計劃」招攬約一百名國際知名的創科學者和其團隊來港參與教研工作。每名獲聘學者會獲津貼五成薪金,以及轄下最多四名研究員首三年的薪金。然而,國際知名的創科學者身價往往十分高昂,計劃津貼對學者而言吸引力有限。此外,研究工作並非一年半載的項目,更非三、四個研究員就可以完成。然而,上述計劃僅津貼每名學者最多四名研究員的首三年薪金,僅屬杯水車薪,遠未能支持學者在港高昂的研究費用,研究進度或會受阻。

  為了吸引更多創科學者來港研究,特區政府應加大支援,例如延長「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並增加撥款,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香港製造」的科研項目成功落地,向國際說好中國香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