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兒童醫院耳鼻喉科有望下季重新開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因人手不足,去年11月起停收新症並暫停服務,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表示,近期人手已有改善,「人手慢慢恢復,希望最遲下半年逐步恢復兒童醫院耳鼻喉科服務,在可行範圍內都想爭取再早點(重開),如(爭取)下一季都能做到。」
高拔陞昨日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指出,耳鼻喉科屬亞專科,醫生數量較少,但現時離職情況已回穩,「過去一段時間我們都見到一些曙光,如整體離職情況穩定下來,我們比較放心。」
另一方面,他表示醫管局在推動其他非兒童醫院耳鼻喉科的同事獲取多些經驗,「相對簡單的個案他們都可以處理,再加上我們也積極推動非本地培訓醫生,他們也能夠幫助一部分。」
特區政府面對千億元財赤,或會調整公共醫療開支。對此,高拔陞表示局方一直有控制成本,初步已有成效,「最近買的藥都較便宜,第一是集體採購;第二是加強了議價能力。而最近採購的大型醫療儀器是由內地生產,有很高的性價比。」
6公院下月起AI助醫生寫醫療報告
為應付公營醫療體系人手長期不足問題,公立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去年底亦提出31項建議,包括引入人工智能(AI)協助臨床工作。現時本地6間公立醫院下月起會以人工智能協助醫生撰寫醫療報告。高拔陞預期可望減輕醫生工作量,強調使用人工智能不存在私隱安全問題,「過去數年已推行很多人工智能項目,令到我們數據愈來愈多,能監察到愈來愈多,能直接支援我們臨床治療。所有系統都是醫院管理局內部研發,或數據都在我們這裏,所以不會有私隱安全問題。」
出席同一電台節目的醫管局醫療訊息主管彭育華則表示,去年已開始試行「人工智能患者風險預警系統」,透過載有病人資料的數據庫系統,自動分析病人情況,及早發現有潛在惡化風險的患者,提醒醫護關注,「如果透過系統,理解到有一些潛在有機會轉差的病人,我們便希望能告知病房同事,讓負責處理這個病人的醫生團隊知道,是一個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