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工程學院院長指港科研機會多 獲創科署資助組初創公司 港青投身工程學科機遇處處

●曾漢奇(左)強調會鼓勵同事們轉化應用科研成果,抓緊在香港發展新興高科技產業的機會,推動香港未來的經濟增長。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曾漢奇(左)強調會鼓勵同事們轉化應用科研成果,抓緊在香港發展新興高科技產業的機會,推動香港未來的經濟增長。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曾漢奇認為科研人員應該致力以創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曾漢奇認為科研人員應該致力以創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科發展不但為本港經濟注入新動力,改善市民生活質素,並為年輕人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曾漢奇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形容本港近年有着眾多科研機會,他會以院長身份鼓勵教授們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從事更多頂尖而具影響力的應用研究。早前他更以首席研究員身份,憑科研項目「用於傳感及光互聯的矽光集成晶片」獲創新科技署「產學研1+計劃」資助成立初創公司,期望公司產品日後有助醫療儀器、數據中心等發展,並想讓更多學生和年輕人看到,於本港修讀工程學科的機遇所在。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在申請『產學研1+』的項目時,我們致力於提供可用於未來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系統的新型矽光晶片。」曾漢奇分享指,OCT系統可以被眼科醫生、皮膚科醫生和心臟科醫生用於視網膜、可能致癌的皮膚痣,以及體內動脈中的斑塊成像。「現時OCT一般需要用一台昂貴的大型儀器去做,而我們的研究,可能只要用上1cm不到的微小晶片,就可以做到OCT的功能。第一它可以便宜許多,第二將來可能一部手機就可以睇到3D影像。」

  曾漢奇冀將OCT手提化有利醫療

  他表示,這樣可以使OCT系統由傳统台式機尺寸縮小到手持設備的大小,使其成為無處不在的手持工具,在降低成本的同時能進一步提升性能,使其擁有比傳統OCT系統更高的掃描速度,並有可能擴展消費級醫療保健成像系統至手機應用市場。

  「其實我們一些客戶,本身也是我們的投資者,只因他們都需要這方面的科技,願意投資並鼓勵我們成立公司。或許『產學研1+計劃』選擇我們,也是因為看到業界的大力支持。」為此,曾漢奇找來三個學生開設公司「港芯光學」,「除了應用到醫療儀器外,公司另一個關鍵產品是利用我們先進的矽光子技術,透過利用光的雙偏振來傳輸不同的數據通道,使硅光晶片收發器的數據傳輸速率翻倍」,而這有望助促進數據中心的發展。

  曾漢奇自去年獲中大委任為工程學院院長,他認為科研人員應該致力以創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因此會鼓勵教授們轉化應用科研成果,抓緊在香港發展新興高科技產業的機會,推動香港未來的經濟增長。「同時我也希望讓學生們看到,在香港讀工程,畢業後有很多發展機會。當然讀工程這條路未必是最容易行,不過將來發展空間也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