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首提農業新質生產力 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 拓展AI低空技術應用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昨日正式對外發布,這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第13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今年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文件提到,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瞄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農業科研資源力量統籌,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發揮「南繁硅谷」等重大農業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快國產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等研發應用。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
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全文共六個部分,包括: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着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着力推進鄉村建設、着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其中,「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安全穩定供給」擺在國家安全的首位,所佔篇幅最長,大概佔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講了九個方面,為鞏固和發展糧食安全政策體系,作出系統部署和安排。
強調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晨對香港文匯報記者指出,文件首次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並特別強調生物育種產業化、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以及「科技小院」等領域的發展。這不僅賦予了農業現代化更高的科技含量,也使政策更具可操作性,為推動農業向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續化方向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文件強調要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這些企業不僅在技術研發上處於行業前沿,還能夠在產業鏈條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技術創新、市場導向等方式促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科技企業的崛起有助於加速農業領域的創新生態建設,並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強化食品安全和膳食健康目標
朱晨還指出,文件進一步強化了食品安全和膳食健康目標,不僅深化獸用抗菌藥、農藥殘留治理,還首次明確提出推廣全穀物飲食和「減鹽減糖減油」的細化健康飲食結構調整目標。這些舉措不僅有助於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的食品安全水平和營養健康狀況,同時也為農食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推動行業向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深化農村改革促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改革」意味最濃,就是要用「改革」這個法寶來破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從而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改革的重點,首要就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三塊地」上進一步下功夫。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涂聖偉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以深化農村改革來促進鄉村的全面振興」,文件裏提到改革的事項比較多,歸納起來實際上還是在地、錢和人三個關鍵要素上。只有形成協同效應,才能充分保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行穩致遠。
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今年文件中5次提到「打擊」,為當前農業農村治理社會劃定「紅線」,涉及農產品貿易、農村移風易俗、鄉村振興投融資等多個方面,其中打擊婚託婚騙、鄉村傳銷等內容首次在一號文件中出現。
中央一號文件五大新信號
信號1:改革意味更濃厚
改革重點首要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承包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上下功夫,推動土地承包30年到期再延長30年的試點擴大,允許農民合法取得的住房通過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推動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改革。
信號2: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安全穩定供給」擺在國家安全的首位,持續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
信號3: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五年,也是過渡期的最後一年,是收官年。守住「三保障」(義務教育保障、醫療保障和住房安全保障)和飲水安全的底線。
信號4:首提農業新質生產力
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包括生物育種技術、無人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和數字技術等,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鄉村領域的應用,改變傳統生產模式,推動農業標準化、規模化。
信號5:城鄉融合的鄉村全面振興
一號文件特別提出要「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發展優勢突出、就業容量大、帶動效益突出的縣域富民產業。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