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限制中國海事物流造船業 中方將採措施捍衛權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美東時間2月2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將就其對中國海事、物流、造船等領域採取的限制措施徵求公眾意見。對此,商務部發言人應詢指出,2024年3月以來,中美雙方已就美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相關調查開展多輪溝通。中方反覆申明對301調查看法,並提供中方立場非文件,要求美方回歸理性客觀,停止將美國內產業發展問題甩鍋到中方頭上。但遺憾的是,美方還是一意孤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和多邊規則,停止錯誤做法。中方將密切關注美方動向,並採取必要手段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增成本增美國內通脹壓力
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此前美對華加徵301關稅已被世貿組織專家組裁定違反世貿規則,受到眾多世貿組織成員反對。美方出於國內政治需要,濫用301調查手段,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進一步破壞。美方提出的徵收港口費等擬議限制措施損人害己,不僅無法振興美國造船業,反而會提高與美國相關航運路線運輸成本,增加美國內通脹壓力,降低美國商品全球競爭力,損害美國港口、碼頭運營商和工人的利益,美國內對此也有很大反對聲音。有關國家和組織也對美方調查表示反對和不滿。
2024年3月,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等組織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提交請願書,指控中國在海事、物流與造船業的行為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同年4月,USTR決定發起調查。5月,USTR舉行公開聽證會。經過大半年時間,今年1月,USTR發布了《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行業尋求支配地位的行為、政策和做法的301調查報告》認定中國相關行業的行為不合理且對美國貿易造成限制。隨後,拜登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對華經貿限制措施,包括制裁中國企業和發布301調查報告。2月,USTR宣布將就限制措施徵求公眾意見,並提出對中國製造的運輸船舶收取費用,要求部分美國產品通過美國船隻運輸。
專家:美貿易保護丟「大國範兒」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對香港文匯報指出,美國是世界大國,但已經逐漸丟掉了「大國範兒」,其發起的301調查,本質上就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如果美國還記得疫情期間全球物流遭遇到的瓶頸和供應鏈阻隔,就應該對現代物流尤其是海上物流供應鏈的『脫鈎斷鏈』有所顧忌。」
中國造船業一直全球領先,2024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別佔全球市場份額的55.7%、74.1%和63.1%,三大造船指標連續15年全球第一。劉英認為,中國造船業的高速發展以及物流體系的高效,為全球提供更低的運費與成本,同時為穩定開放高效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作出了突出貢獻。美國將產業競爭力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國家安全化,既違反WTO規則,也不利於全球產供鏈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