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觀察】中國「乾坤圈」應對美國「霸王棒」

●專家指出,與八年前相比,今日中國有更多籌碼應對美國的經濟打壓。圖為外貿商品車在山東煙台港等待「出海」。資料圖片
●專家指出,與八年前相比,今日中國有更多籌碼應對美國的經濟打壓。圖為外貿商品車在山東煙台港等待「出海」。資料圖片

  2025年新年伊始,「特朗普衝擊」便一波接一波不斷來襲,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風隨着「美國優先」愈颳愈烈,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世界大行其道,外部環境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負責任大國,中國要如何破局突圍,避免被拖入大國衝突的陷阱,是今年中國外交「大考」中的第一道必答題,也是今年兩會的關注焦點之一。

  當前,中國外部環境的最大風險點主要來自於中美關係。近年來,美國誤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並不斷加大對華遏制打壓。今年初,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即對華揮出加徵關稅的「大棒」和投資限制,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巴拿馬運河問題上不斷杯葛中國,後續很大可能還會在南海、台灣等問題上做文章。外界甚至傳言,特朗普之所以急着結束俄烏衝突並改善對俄關係,是為了騰出手來集中對付中國。

  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面前,妥協退讓換不來和平,相反只能成為別人的「菜單」和「刀俎」上「魚肉」。面對美國的來勢洶洶,王毅外長近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聚光燈下公開「亮劍」,用「奉陪到底」回應「單邊霸凌」。他強調,「如果美方執意還要打壓中國、遏制中國,我們必將奉陪到底,必將堅定回擊美方的單邊霸凌行徑,必將堅決捍衛中國的國家主權、民族尊嚴和正當發展權利。」

  「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轉這乾坤」,《哪吒2》中的這句台詞風行網絡。面對美國慣用的「霸王棒」,中國自有「乾坤圈」應對:從經濟反制到外交縱橫捭闔再到大國重器,中國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見招拆招,直擊軟肋。中國外交的戰略定力來源於中國多年苦練的扎實「內功」,從芯片自主研發到量子計算,從最近的新型戰機試飛到DeepSeek大模型橫空出世,中國不斷取得的新發展成就,就是中國化解外部風險的實力與底氣。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