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人生「對題本」\胡一峰

  前幾天看了很受好評的影片《好東西》,片中講述王鐵梅、小葉和王茉莉,中年、青年、少年三個女性,理解和掌握各自生活的故事,讓我想起二十年前看過的另一部影片《20 30 40》,講的也是Lily、想想和小潔這三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如何處理各自的生活。兩相比較,《20 30 40》裏最年輕的「小潔」二十多歲,而《好東西》裏的王茉莉還是個上小學的小女孩。這樣的人物設定讓後者在為女性發聲的同時,又加入了未成年女性社會化的考量,不但切中了當下教育焦慮的社會情緒,還與上個世紀初以來一直迴盪在文藝中的「救救孩子」遙相呼應,給這部影片建立了廣闊的聲域。

  不過,兩部影片有一個共同主題,就是尋找生活裏的「好東西」。我家裏也有兩位女性,年輕的那位,也就是我女兒,從小學到中學,每學期都在做一項老師布置的作業,整理「錯題本」。把做錯的題目和正確的解題方法抄在本子上,時常翻檢,舉一反三,確實有助於加深知識點的記憶,防止兩次掉進同一個坑裏。人生路上,我們自覺不自覺地整理着「錯題本」。古訓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不就是在人生「錯題本」上不斷增加新內容嗎?

  不過,人生不能只積攢錯題,更應努力尋找「好東西」,或者說,在「錯題本」之外,還應經常整理屬於自己的「對題本」。我們碌碌奔忙於塵世之中,誰都難免做錯悔恨之事,但總有些事讓我們內心寬慰甚至自鳴得意,就像考試時靈光一現,解出一道數學題,寫下一句巧思妙語,或者像《好東西》裏的王茉莉鼓起勇氣走上舞台,坐在架子鼓前。這些都給我們的「對題本」增添了新的內容。

  錯題本幫助我們認識和反思自己的不足,對題本幫助我們發現和讚美自己的長處。錯題本讓我們在人生路避雷避坑,對題本則給我們勇氣和信心趟水攀岩,跋涉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