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斜放蓋子\喬 苓
《豐子愷文集》裏有一張作於一九三四年的漫畫,描繪了一輛糞車隆隆地走在石庫門弄堂裏,當時還尚未流行使用馬桶,收糞便是一項必須每天提供服務而不能間斷的工作。這幅畫的標題「不知元旦的人」,表現了豐子愷先生對收糞工辛勤勞動的同情與感謝。
在化肥大量使用前,糞肥曾經是農田的主要肥料。歷史學家葛劍雄在其新書《往思錄》補充了一些相關信息,在他小時,每天清晨人們不必親自倒馬桶,至多只要將馬桶拎到家門口即可,因為每家的馬桶早已由惜糞如金的農戶承包,他們倒過糞後,還會將馬桶洗刷乾淨送回原處。
這裏有一個細節,農戶將馬桶送回時都送在門口,還會將蓋子斜放,而且開着一半,一則告訴主人馬桶已倒過,一則便於風吹乾弄濕的馬桶沿,免得主人使用時不舒服。但沒想到,八十年代葛先生第一次在粵地用餐,見友人將茶壺蓋打開一半斜放在壺上,得知這是提醒服務員添水,不禁想起那時家門口斜放着蓋子的馬桶,差一點笑出聲來。
這倒讓我想起父親的一件事,以前他在田地勞作,用釘齒耙平整土地後,總習慣把耙齒一端朝下擺放,這樣既保障安全不會扎到人,也方便下次使用。後來一起吃酒席,注意到他每次用完叉子,都要把叉尖的一面小心地朝下放到盤子上,操作與在田裏使用完釘齒耙後如出一轍,簡直馬上就要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