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慶/翱翔山城 飛行表演鼓舞抗戰

  圖:(左)「大公報」號在珊瑚壩表演,民眾興奮地抬着滑翔機前進。\唐學鋒供圖;(中)抗戰時期的重慶珊瑚壩機場。\資料圖片;(右)抗戰時,「大公報」號降落在珊瑚壩機場,這裏現在是休閒露營場地。\大公報記者韓毅攝
  圖:(左)「大公報」號在珊瑚壩表演,民眾興奮地抬着滑翔機前進。\唐學鋒供圖;(中)抗戰時期的重慶珊瑚壩機場。\資料圖片;(右)抗戰時,「大公報」號降落在珊瑚壩機場,這裏現在是休閒露營場地。\大公報記者韓毅攝

  長江在重慶主城蜿蜒流淌,江心隆起一片沙洲,是如今的珊瑚壩。這片江心孤島宛如一艘擱淺的巨輪,在歲月的長河中靜靜停泊。市民在壩上釣魚、野餐、散步,幾個孩子正拽着風箏線奔跑,彩色的紙鳶在灰蒙蒙的天空中格外醒目。江風依舊裹挾着濕潤的水汽拂過,吹散了當年飛機的轟鳴,吹不散的是歷史的記憶。在這片土地上,和平的歡笑取代了戰爭的喧囂,而那段歷史,將永遠銘刻在山城的記憶深處。

  站在雜草叢生的珊瑚壩,長江兩岸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江上已架起多座大橋,輕軌從橋上飛馳而過,民航的客機經過重慶主城上空。此時此地,彷彿能看見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八日,韋超駕駛「大公報」號在重慶盤旋,正受日寇頻繁轟炸的山城百姓歡呼鼓舞的場景。那天,「大公報」號在重慶舉行了飛行表演,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出席。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大公報》刊載了記者徐盈《萬人歡躍看滑翔》一文。

  當年着陸珊瑚壩機場市民興奮迎接

  據韋超堂兄韋鼎峙撰寫的《中國滑翔運動創始人韋超》介紹,周善教官駕着動力飛機,從白市驛機場將韋超駕的「大公報」號滑翔機,拖曳到重慶市上空,先低空進入市區,一面盤旋,一面散發五色籤條傳單,然後逐漸升高,爬升至一千米高度後,滑翔機就離開拖曳飛機,自由自在的在藍天白雲裏翱翔,不時從滑翔機座艙裏,散發出一束束的傳單,五彩繽紛的紙片,飛舞在半空中,一架大鵬鳥似的滑翔機,在這片紙海中鑽來鑽去,有時還做特技表演,民眾最欣賞的就是翻筋斗,偶爾一連翻三、四個筋斗,觀眾不斷歡呼鼓掌,情緒非常熱烈。

  不久後,「大公報」號安全着陸在市區珊瑚壩機場,前來參觀的民眾愈聚愈多,在外圍未看到滑翔機的百姓,就提議將滑翔機抬起沿機場環繞一周,以便大家觀賞。大家就抬着滑翔機滿場奔跑,整個山城沸騰了,可見民眾熱愛滑翔機的情形。戰時的重慶,飽受日寇頻繁轟炸之苦。民眾對發展航空事業望眼欲穿。「大公報」號的飛行,為山城民眾帶來了對中國航空事業的期盼。百姓深受鼓舞,決心抗戰到底。

  大公報記者韓毅重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