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86年的時空印記 尋找「大公報」號歷史蹤跡

2025年,全新塗裝的「大公報」號再上雲霄,跨越歷史的文化符號在香港閃亮登場……
1939年,抗日戰爭烽火連天之際,《大公報》積極投身「航空救國」運動,從德國購買了一架命名為「大公報」號的高級滑翔機運抵成都。這一壯舉,鼓舞了中國人民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鬥志。
86年後的今天,大公報記者穿梭成都、重慶等地,尋找當年「大公報」號的蹤跡、尋覓當年試飛的地方……滄桑巨變,努力還原被塵封的歷史印記。我們細說中國第一架大型滑翔機的故事,讓「大公報」號這個代表着堅韌不屈的精神圖騰繼續激勵我們,並永載史冊!\大公報記者 韓毅重慶報道、向芸成都報道
數讀「大公報」號
14000
1937年《大公報》委託飛行先驅韋超,在德國購買高級滑翔機。從德國運至越南河內,再到廣西,經貴州、重慶,運抵成都,歷時兩年,行程約14000公里,人力拖運約2000公里。
55
為普及滑翔知識,增進國人對滑翔運動的了解,《大公報》聘請中國滑翔出版社編輯專業性的副刊「滑翔園地」,從1941年9月5日起在渝版上刊行至1944年4月26日止,共出版55期。
1
《大公報》積極投身「航空救國」運動,1937年以募捐資金從德國購買了一架高級滑翔機,命名為「大公報」號,是中國第一架大型滑翔機。
200
韋超當年不僅帶回了飛機,還帶回了滑翔機的圖紙。1940年至1944年,中國製造格式滑翔機超過200架。
30
成都的空軍第三飛機製造廠在1942年到1943年,製造「大公報」號式高級滑翔機30架。
1
1943年8月底,第一架國產的「大公報」號大型滑翔機問世,於1944年1月試飛成功。
中國第一架大型滑翔機
•中國掀起了「航空救國」運動,《大公報》也開展了募捐活動。
•《大公報》利用這筆資金,委託飛行先驅韋超從德國代購H-17型大型高級滑翔機,命名為「大公報」號,輾轉運抵成都。
•6月1日,在成都組建滑翔訓練班,韋超為班主任,參訓人員均為現役軍人。
•10月20日,成都隆重舉行了「大公報」號滑翔機獻機儀式暨飛行表演大會。「大公報」號首次正式飛上天!
•11月,韋超駕駛「大公報」號移師戰時陪都重慶,當月18日舉行了飛行表演。
•重慶南川的空軍第二飛機製造廠,根據韋超從德國帶回的H-17圖紙,製造H-17式中級滑翔機30架和初級滑翔機6架。
•4月4日,中國滑翔總會在重慶成立。
•成都的空軍第三飛機製造廠製造「大公報」號式高級滑翔機3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