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可為/民企引領創新 新質生產力主力軍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民營經濟大有可為。在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和出台能助力民營企業更好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意義重大。
數據顯示,民營企業近年來創新水平不斷提升。截至2023年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13.4萬件,佔國內企業總量的近四分之三。劉英表示,在技術創新領域,民營企業貢獻突出,人們常用「56789」這5個數字形象描述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在技術創新裏的貢獻超70%。
劉英指出,創新是民營經濟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核心,從科技創新看,民營企業研發投入佔比頗高,在引領產業創新方面民營企業也貢獻顯著,民營企業不僅活躍於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等領域,在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也成果豐碩。
劉英指出,民營企業所致力追求的「質優」契合新質生產力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的特點。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如低空經濟、人工智能布局以及未來產業等方面,民營企業都積極作為。此外,在人才集聚上,劉英指出,民營企業能吸引大量高端、複合型人才,還能鍛造培養創新型人才,有力推動科技、人才、教育以及科技、產業、金融間的良性循環。「民營經濟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就是主力軍。」\大公報記者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