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音樂學家劉靖之教授 《中國新音樂史論》影響深遠

  左圖:劉靖之。右圖:《中國新音樂史論》(增訂版),劉靖之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左圖:劉靖之。右圖:《中國新音樂史論》(增訂版),劉靖之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乙巳蛇年人日傳來噩耗,為近現代中國音樂史貢獻甚豐的音樂學家劉靖之教授辭世,享壽九十歲。消息廣傳,內地、香港音樂教育及評論界表示悼念者眾,也向這位留下大量音樂研究成果和文獻的學者前輩致敬。\周光蓁

  1935年在上海出生的劉靖之,抗戰勝利後移居香港,入讀培正中學。五十年代在香港音樂專科學校前身的「中國聖樂院」跟隨林聲翕學習作曲,也學習德文及鋼琴。先後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聖三一音樂學院理論作曲文憑,亦完成英國倫敦大學文學士學位。七十年代在香港大學中文系以元朝雜劇為論文題目獲哲學博士學位。

  以「十六年」撰寫「史論」

  不少人認識劉靖之主要通過他的《中國新音樂史論》。該部逾千頁的巨著1998年面世,是首部系統地論述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發展的專著。他曾形容該書「雖說是音樂研究的成果,但也是一篇用了十六年撰寫的大樂評。」也就是說,他闡述音樂史的同時,也注入個人意見立論,故曰「史論」。

  他所提到的「以十六年撰寫」,主要是從他1980年代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籌辦題為「中國新音樂史」系列的研討會算起。從1985年到1999年,先後舉辦六次會議,以分段時期闡述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發展史,會議題目包括新音樂奠基到抗日戰爭時期(1986年)、解放戰爭到「文革」結束(1988年)、一個世紀新音樂的回顧與反思(1990年)、國樂思想(1993年)、新音樂的表達方式、表達能力、美學基礎(1999年)等。每次會議請來海峽兩岸專家及海外學者,與本地音樂學者一道發表專題文章並進行討論。更為難得的是,整個會議的過程,包括期間提交的論文,以及會後自由發表的意見等,都由劉靖之親自擔任主編結集出版,成為六部頗具時代特色的珍貴文獻。

  博採眾長 聽取意見修訂著作

  「新音樂」研討會以外,劉靖之亦組辦一系列以中國音樂課題為主的研討會,包括1990年「江文也研討會」、1992至1993年「中國聲樂藝術的發展方向」研討會、1994年「中國音樂美學研討會」、1996年「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研討會」、2003年「新世紀樂評研討會」等,會後同樣將論文及評語編纂出版成為參考文獻。其中兩次聲樂會議更請來周小燕、郎毓秀、鄭興麗,以及江樺、趙琴等兩岸及本地聲樂專家,由劉靖之和費明儀主持,是難得的世紀聚會。

  上述各研討會以及專家論文及意見,成為劉靖之撰寫《中國新音樂史論》的重要材料。1998年出版後,部分「論」的章節,引起海內外華人音樂學術界強大回響。一個例子是,劉靖之認為只憑一兩首傳世歌曲或作品的「作曲工作者」,「並不能算是作曲家」,列舉名單中任光的《漁光曲》、張寒暉的《松花江上》、夏之秋的《思鄉曲》、馬可的《南泥灣》等。

  面對多方批評,劉靖之以對事不對人的學者態度,親自到京滬等地的各大音樂學院聽取意見及對話。收集意見後,他用超過十年時間進行整合及修改,終於在2009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發行《中國新音樂史論》增訂版。一年後更出版英譯版,成為英語叢書中首部關於近現代中國音樂發展通論的書目。

  筆耕甚豐 曾為《新晚報》撰寫樂評

  相信不少讀者知道,已故香港流行音樂奇才黃霑,晚年曾在母校香港大學完成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據資料顯示,黃霑在1996年報讀該博士課程,其論文指導老師正是劉靖之。上述「中國新音樂史」系列1999年最後一次研討會的合照中,黃霑作為與會者之一,面露笑容蹲在前排中央位置,而在他背後的正是劉靖之。

  完成對黃霑的指導後,劉靖之進而擴大對香港音樂發展史的深入研究,分類為嚴肅、流行音樂篇,仍以「史論」形式撰寫,先後在2013至2014年由香港商務出版社以兩冊發行《香港音樂史論》,成為研究香港音樂發展的重要參考書目。

  除著書立說以外,劉靖之在音樂評論方面也非常活躍,筆耕甚豐。1977年他為港大學生會刊物發表首篇樂評,之後接受當時《新晚報》副刊編輯楊莉君(即著名流行音樂大師黎小田的母親)邀請,每周撰寫音樂文章一篇,開始幾十年的樂評生涯,在本地電台、紙媒留下超過幾百萬字的樂評,也是少有為北京《人民音樂》、上海《音樂愛好者》、台北《音樂時代》等刊物的特約樂評人。他亦繼承1960年代林聲翕、周文珊等,與讀者分享海外音樂遊歷,尤其是從港大退休後赴歐遊出席音樂會的體驗見聞等。在那個沒有互聯網的年代,這些獨家資訊廣受愛樂者歡迎。

  如果說上世紀1970至1990年代是香港古典樂評的黃金年代,劉靖之可以說那一代樂評前輩的最後一位。他安排捐贈自己的所有藏書及樂譜等珍貴文獻資料,分別存於香港大學圖書館「劉靖之中國新音樂特藏」及香港中央圖書館「劉靖之文庫」,讓公眾免費閱覽。

  關於劉靖之歷年學術研究的詳細資料,可參看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李詠燕博士2021年出版的《赤子之心─劉靖之學術傳記》(英文版)。該書以24萬字有系統地編纂劉靖之的主要學術活動及貢獻,附以細心整理的文獻及附錄,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