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版《天下第一樓》 演導俱佳 更上一層樓

  圖:粵語版《天下第一樓》劇照。\香港話劇團
  圖:粵語版《天下第一樓》劇照。\香港話劇團

  「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風。」上聯是康熙皇帝為一家飯莊所題,下聯是鐵齒銅牙才子紀曉嵐的屬對。《天下第一樓》編劇何冀平,當年偶然發現了這副對聯,終於想通了苦思整整一年的結局,稍為修改下聯為「時宜明月時宜風」,加以橫批「沒有不散的宴席」,畫龍點睛,為觀眾留下百感交集、唏噓感嘆的餘韻,同時為劇迷留下一齣經典之作。\羽羊

  《天下第一樓》以二十世紀初的北京為時代背景,說一個關於百年烤鴨老店福聚德的興衰故事,1988年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此後歷演不衰,曾到歐美、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演出,迄今已演出近六百場,跟《茶館》、《雷雨》等著名劇作,並列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經典劇目。2000年,春天實驗劇團、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合製作《天下第一樓》粵語版,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出六場,陣容華麗,翌年更一口氣重演三十六場,也成佳話。

  2022年,香港話劇團首度搬演《天下第一樓》,邀得曾為話劇團駐團導演司徒慧焯執導,並由話劇團前首席演員、金馬影帝謝君豪,擔綱主演盧孟實,聯同話劇團一眾演員攜手演繹(值得一提是該劇副導演兼飾演大執事/食客的邱廷輝,於2000年也有參演),雖然失落於香港舞台劇獎,但仍捧走華語戲劇盛典的「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三個獎項。去年再演,先於深圳、佛山、蘇州、北京、上海築舞台,今年1月回到香港「主場」演出,到處張羅,大排筵席,宴饗五湖四海知音「食客」,不知有多少人食過返尋味,在不同地方一看再看?

  如夢幻泡影

  民以食為天,《天下第一樓》端出一道道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精髓與學問。「堂、櫃、廚」是飯莊樑柱;烤鴨、蘿蔔絲餅、滿漢全席、金玉滿堂,烹煮刁鑽講究;《易經》寫過做菜,《尚書》寫過調味。該劇也從飯莊說到家國以至人生,時代背景正值清末民初變局,然而從清廷王爺執事,到總統府侍衛副官,皆進出福聚德,道出無論時代如何變改,吃還是人生頭等大事;會做滿漢全席的灶頭李小辮(張焱飾)是鹹,火氣十足的烤鴨師傅羅大頭(陳永泉飾)是辣,學識淵博的食家兼瞭高(侍應)修鼎新(高翰文飾)是苦,他們都是盧孟實的「佐料」,煮出福聚德這道大菜。

  該劇舞台布景設計相對簡約,古風之餘,洋溢現代劇場美學。橫直樑柱最搶眼,誰是撐起飯莊的棟樑,是全劇焦點;點到即止的木雕屏風、木門、木枱、木櫈的擺放布置,古雅氣派,招牌高高掛也有飯莊成就達到某個高度之喻,卻同時叫人有高處不勝寒之感,原來危樓不在樓之高,而在招牌之高;昔日閒人免進的烤爐,從幕後搬上舞台,火燒不盡,炊煙裊裊,除了加強視覺效果,還彷彿提醒我們,「熱廚房」就在眼前,而煙霧瀰漫,看得見抓不住,一切如夢幻泡影。

  誰是主人誰是客

  盧孟實有理想有抱負有原則,不僅長袖善舞、瀟灑不凡,也足智多謀,人在江湖,鬼主意、拖字訣、呃呃氹氹難免,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怎樣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八面玲瓏,基本上全看謝君豪個人表演,差點魅力都不行,而他在這次重演中,無論舉手投足還是眼神語氣,顯得更有說服力,活脫脫的成為了角色。

  其他人物也立體鮮明,飾演常貴的余翰廷夠突出,機靈滑頭,口才了得,熟客如群,唱菜單一幕尤其精彩,抑揚頓挫,盡顯功架;重踏香港話劇團舞台客席演出的申偉強,再演二掌櫃王子西一角,忠心耿直但膽小怕事,拿不定主意辦不了大事,注定是輔助角色;洛英(黃慧慈飾)有情有義,是盧孟實紅顏知己,可惜有緣無分;劉守正、歐陽駿一起演活了這對玩世不恭的敗家少爺;日子有功,加上近年《大狀王》的磨練,劉守正唱戲,愈見得心應手;羅大頭、李小辮一對歡喜冤家,互不相讓,搬出架勢也如比武對峙,都叫觀眾印象深刻。

  香港話劇團善演群戲,在該劇甚有發揮,飯莊上下前後熱熱鬧鬧,人聲鼎沸,確是名店應有之貌;導演司徒慧焯調度有方,全劇節奏流暢利落。從導演、演員到舞台設計,重演比2022年首演精彩成熟。

  好一句「誰是主人誰是客」。盧孟實以外人之姿空降福聚德掌權,一步一步登高樓,有實力也有野心,以為做出成績就能反客為主,怎料卻在一夜之間大逆轉,主人既做不成,也當不了座上客,唯有黯然歸故里。唐家兄弟雖是福聚德東家,但一直以來更像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過客,最後終於重新成為飯莊主人,但沒了能幹之士擔大樑,福聚德大概終將敗於二人之手。劇末,甫掛上不久的那副寓意深長的對聯,逐漸化為飛灰,人去樓空,煙消雲散。原來飯莊就是人生,我們來了又走,沒有不散宴席,富貴浮雲,錢財糞土──盧孟實不就曾以泥土裝麵粉扮銀錢,騙過登門討債的錢師爺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