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壇茶座】《益鳥》郵票引出的話題


  1949年以後,中國發行的動物題材郵票,基本是按照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的野生動物名錄,單獨發行某種動物的郵票,如熊貓、金絲猴、揚子鱷等。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也同時分類、分組地發行那些對農林有利、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對自然環境有益的動物郵票。這些動物,有的雖非珍稀,也應該宣傳、保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益鳥》、《猛禽》,九十年代的《昆蟲》、《鶚》等郵票,即屬這一類。1985年前,孫少穎任郵票設計室主任時,具體組織、發行了《益鳥》郵票。

  設計繪製動植物郵票的人選,首先考慮的是社會美術界的「工筆花鳥」畫家,他們對「花卉翎毛」刻畫入微。繪畫動植物有深厚藝術功底的藝術家,能把樹木、花草、飛禽、走獸、昆蟲、魚蝦等美的本質、美的形體,以及人們對花鳥魚蟲賦予的情感、個性、文化品格,表達出來。

  因此,《益鳥》郵票的繪製,邀請的是曾成功設計過《牡丹》郵票的田世光。

  田世光長期住在北京海淀鎮(現為海淀街道)與頤和園之間、農田環繞(過去是水田、荷塘環繞)、樹蔭掩映下的「六郎莊」。傳說百年前,慈禧太后站在頤和園的萬壽山上,曾望見過這個類似綠玉盤托着盆景的小村莊。她問此村何名,隨從答是:「六郎莊」。慈禧生肖屬羊,忌諱說「狼」,居然見到「六隻狼」,那還得了,便命令改為「吉祥莊」。實際上當地人仍然叫它「六郎莊」,一直到今。在今天的北京地圖上,仍然可以看到這個地名。

  1980年7月23日,孫少穎去六郎莊時,當時該村的房舍還比較破舊,村中見不到樓房。田世光住在狹窄的小獅子胡同,也算是一處小四合院。院中最顯眼的是一株枝葉繁茂的枸杞,灌叢直徑足有兩米,一人多高,當時已掛滿了晶瑩、鮮紅的枸杞果。綠葉紅墜,煞是好看。

  他們在六郎莊這座遠離城市煩鬧的鄉間小院,在田先生那個清靜簡樸的畫室或叫客廳,暢談中國繪畫,回顧了《牡丹》郵票的成功設計,談了動植物郵票的設計規律。

  田先生說,他擅長國畫的工筆畫法,一生也常畫牡丹。但當年並不是接到郵票設計任務就輕車熟路,畫幾幅「富貴榮華」、「丹鳳朝陽」等傳統的牡丹畫幅交差。而是先研究郵票的特點,先考慮它是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要把牡丹描繪得更真實,更典型,更美麗,更動人。為設計郵票,他重訪已去過多次的洛陽、菏澤等牡丹之鄉。對各種名品牡丹進行觀察、寫生。正是田先生嚴謹、細緻的藝術創作態度,特61《牡丹》郵票成為我國名花郵票的成功典範。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山茶花、月季花、杜鵑花等十幾種觀賞花卉郵票,基本走的都是「牡丹之路」。

  當時,田先生已年近七旬,對郵票事業的支持與熱情一如既往。當談到設計《益鳥》郵票,他愉快地接受下來。他說,我們這些搞工筆畫的,只要繪畫功力好,有責任心、事業心,不是急功近利,而是認真研究、掌握郵票設計特點,再加上郵票主管部門與動植物科研部門能提供必要的標本、資料與寫生條件,完全可以把郵票設計好,設計出符合科學真實性,又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好郵票。

  這套郵票的版式與整體設計師是李印清。通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周家補,請鳥類專家大力協助,確定品種與要求,田世光很快完成了《益鳥》郵票的設計。郵票得到動物專家與廣大集郵者的肯定與讚美。田先生已於1999年謝世,享年83歲。他為中國郵票留下了花鳥繪畫的藝術精品,使人永遠懷念。

  《益鳥》小型張的邊飾背景,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陰影。這不是隨意之筆,而是郵票設計者李印清的巧妙構思,用一棵巨樹的實景照片,通過暗房製作,淡化出陰影。把在枝頭、花間歡唱跳躍的小鳥,置於枝葉繁茂的大樹叢中,構成了一幅壯麗的大自然美景。

  我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特別強調要嚴格保護野生動物,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1982年國務院還專門發出關於保護鳥類的通知,並同意每年四月至五月初,舉辦「愛鳥周」,開展保護鳥類的宣傳活動。由於已提前做好了圖稿準備,保證了郵電部於1982年9月10日發行了那套179《益鳥》特種郵票。

  田世光過去設計的《牡丹》是特寫的花。這次是特寫的鳥。但不是孤立、呆板的動物標本,而是一幅幅鳥語花香的大自然生態圖景。戴勝,高聳美麗的羽冠,常見於園林、郊外,主食天牛、螻蛄之類的害蟲。家燕,它年年按時「飛入尋常百姓家」。家燕專門捕捉飛蟲,每隻燕子平均日食害蟲400餘條。黑枕黃鸝,即數千年來詩人筆下的黃鸝、黃鶯、黃鳥、倉庚,鳴聲清脆婉轉,「兩個黃鵬鳴翠柳」,使戰亂中漂泊的詩人得到慰藉。西湖有「柳浪聞鶯」,頤和園中有「聽鵬館」。黃鸝,喜食松毛蟲、梨星毛蟲,保護着森林與果園。大山雀,常活躍於林區、菜圃與果園,專門啄食危害果樹的害蟲,不愧為樹林中的「衛士」。啄木鳥,用牠尖銳的長喙,時時啄擊樹幹,探測敵情,搜集、消滅害蟲,被人類譽為保護樹木的偵察兵、殺敵勇士、森林醫生。這套郵票的小型張,更把大杜鵑、山椒鳥、小鶇鳥組成一個飛鳴快樂的天堂。

  ●文:李毅民(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士,《收藏》雜誌原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