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今大選料需3黨聯盟 歐或現領導力真空

●基民盟黨魁梅爾茨(左)有望成總理。 路透社
●基民盟黨魁梅爾茨(左)有望成總理。 路透社

●極右AfD支持度高踞第二位。 路透社
●極右AfD支持度高踞第二位。 路透社

  香港文匯報訊 德國今日(2月23日)舉行大選。選前最新民調顯示,德國主流政黨支持度稍微下降,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fD)支持率則見回升。由於德國所有政黨均拒絕與AfD合作,預計任何兩個政黨合計得票率都難過半數,需由至少3個政黨籌組聯合政府。歐美傳媒分析,德國傳統經濟模式在能源和移民危機下失靈,脆弱的聯合政府料難以復興經濟、提振國家信心,或令歐洲在激烈的地緣局勢中出現領導力真空。

  基民盟黨魁最有望成總理

  德國民調機構Forsa選前民調顯示,在野基督教民主聯盟(CDU)支持度領先,但較上月下跌一個百分點,錄得29%。AfD支持度按月上升一個百分點,以21%位列第二,有望獲得創紀錄的五分之一選票。總理朔爾茨所屬社民黨支持度下跌一個百分點,以15%居於第三。同屬執政聯盟的綠黨和自民黨支持度分別為13%和5%。

  德國國會議席對半分為直選席位與政黨席位,直選席位由各選區選民票選產生,政黨席位則依照各政黨所得選票按比例劃分。依照德國選舉法,各政黨必須獲得至少5%的政黨選票,才能在國會中獲得政黨席位。除自民黨外,兩個極左翼政黨「左翼黨」與「理性和正義黨」(BSW)支持度亦在5%附近浮動,它們能否獲得政黨席位,將影響新一屆政府籌組選項。

  《金融時報》估計,基民盟黨魁梅爾茨最有望成為總理,但估計他必須選擇與社民黨合作,再加上綠黨或自民黨籌組三方聯盟,談判預計持續數月。德國主流政黨均不會與極右政黨合作,伴隨AfD冒起,籌組鬆散的三方甚至多方執政聯盟會更為頻繁。

  路透社指出,漫長組閣談判期間,朔爾茨只能擔任看守總理。如今美國總統特朗普傾向結束俄烏衝突並恢復美俄關係,又威脅對歐盟徵收關稅,德國領導人長期無法作出重要決策,勢必令歐洲政治、經濟和安全面臨艱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