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多角度論證國安必要性 拆穿抹黑話術

●學生上台與范徐麗泰互動。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學生上台與范徐麗泰互動。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鍾健文)在昨日研討會上,3名重量級專家先後進行主題演講,與在場師生分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見解。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鄭慕智從香港的特殊歷史背景說起,帶出回歸後部分年輕人對國家認同感較弱,強調加強國民教育對香港和國家的未來至關重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委員范徐麗泰以近現代的戰亂切入,帶領觀眾思考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以專業法律角度講解多宗國安相關案件的裁決,反駁部分海外輿論對香港維護國安的抹黑。

  鄭慕智以「國民教育對香港的重要性:共築香港與國家的未來」為題演講。他強調,國民教育包括國家歷史、文化、政治制度及法律法規等方面,但不單是傳授知識,更重視培養國家觀念,國家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以及樹立正確價值觀。他直言,香港歷史背景特殊,致使回歸後部分年輕人對國家認同感較弱,甚至出現「港獨」思潮,而國民教育缺失是問題根源之一,因此加強國民教育意義和重要性不容置疑。

  鄭慕智強調,青少年是國家和香港的未來,其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未來發展方向,國民教育對他們尤其重要。此外,國民教育也可促進社會團結、維護國家安全及推動經濟發展,並能幫助大眾理解「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增強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維護香港繁榮穩定。

  他提了4個有效推進國民教育的方向,包括:加強課程設置,將國民教育納入學校必修課程;豐富教育形式,組織師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國情知識競賽等;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的國家意識和教育能力;推動家庭與社會共同參與,讓家長以身作則,社會各界則共同營造出良好氛圍。

  「失去了國家安全,人民會怎樣?」范徐麗泰以俄烏衝突中的婦孺傷亡和近現代史上中國被列強入侵的教訓切入,帶領大眾思考「什麼是國家安全」的主題,並強調戰爭絕對不能在家園裏發生。她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對國家安全的定義,和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及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的國家安全五大要素。

  范徐麗泰特別提到,中國分別與14個國家陸上相接和與6個國家隔海相望,若這些國家不穩亦會影響到我們的安全穩定,例如過去香港的越南船民問題,說明促進國際安全的重要性。

  她還分享了糧食安全、文化安全和太空安全等新興的國家安全重點領域。她表示,糧食安全就是指飯碗必須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國家對此有計劃地儲糧以備不時之需,免受國際糧商抬價影響;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本,正如清代思想家龔自珍說「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寄語香港的教育工作者要肩負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重大責任,並建議同學深入了解國家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努力,以及對比外國對待原住民的態度。

  范太又以1993年我國貨櫃船「銀河號」遭美軍截停GPS系統被困,從而促使「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建立為例,說明太空安全的重要性。

  分析國安案件裁決 證法治自由不改

  梁愛詩以專業法律角度,與參與者一起「從案例看香港國家安全法律的實施」。她從案情、控罪、刑罰及要點等詳細分析了多宗國安相關案件的裁決,指出在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安條例落實執行下,普通法的遵循先例原則與制度不變,國家有關國安法律能與本地法律銜接、兼容和互補。對海外輿論肆意抹黑香港落實維護國安,她強調,香港的國安法律罪行目的、意圖和行為足夠清晰,公民不會因政見不同而被檢控,且法例無追溯力,無損公民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絕無所謂的「政治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