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拚命夜間續命 脆皮青年妙除班味




「草本香」融入煙火氣 廣州中醫夜市專治各種「頭疼腦熱」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下班的年輕人成群湧入廣州的大街小巷,準備開啟一段精彩豐富的都市夜生活。除了吃飯逛街、泡吧蹦迪等常規節目外,近段時間他們又多了一個新去處——到「中醫夜市」排隊打卡,請「老中醫」號脈,品嘗中醫藥膳養生湯。當「草本香」融入了煙火氣,在中醫藥文化不斷活化發展的熱潮中,新中式養生在這屆「脆皮青年」(編者註:「脆皮青年」是指新生代青年群體,年紀輕輕小毛病不少)中日益流行起來,打八段錦、飲藥膳花茶、泡腳理療……他們一邊拚命、一邊「續命」,在傳統中醫藥文化中挖掘日常的養生「秘方」與樂趣。
「一號難求」的名醫免費義診,耳穴貼壓、耳部刮痧、穴位貼敷、火龍罐等中醫療法現場體驗,還有養生茶飲、中藥香囊、五行藥膳、AI診脈等特色攤位……在廣州番禺的一處廣場上臨時支起的兩排攤位間,候診的隊伍蜿蜒盤旋,淡淡的草藥、藥油、花茶香氣瀰漫在空氣中,集中提供了許多中醫藥文化的精華體驗的中醫夜市,吸引了大量脆皮年輕人前來打卡,每個人都帶着自己的「頭疼腦熱」,亟待老中醫們的對症下藥。 ●文/圖:香港文匯報 記者 李紫妍 廣州報道
「自己天天熬夜,心裏感覺有點慌,來看看中醫。」從附近大學城專程趕來的易同學和楊同學才剛上大一,就操心起了養生問題。如此「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懇懇養生」似乎也成了「90後」、「00後」最流行的朋克養生法。這群年輕人普遍具有更強烈的健康意識,和不那麼健康的生活方式,並非真的生病,但又希望通過食補、調理等日常行為保持身心健康,於是紛紛尋求起「古老神秘東方力量」——中醫藥的幫助,「聽說把脈就能看出很多問題,還可以通過內調來改善身體狀況,真的很好奇也很需要。」
「職業病」頻現
老中醫義診「一號難求」
「最近有點失眠」「感覺自己濕氣比較重,人不太精神」「天天996,眼睛疲勞乾澀」……脆皮青年們問題連連,幾乎人人都帶着一身「班味」而來。平時工作總是久坐,氣候原因又導致濕氣重,市民嚴先生常感覺精神不振,有時還會影響工作效率,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年紀輕輕的他竟然修煉成了「拔罐愛好者」:「我家裏自己有拔罐的工具,還有刮痧板,覺得不舒服就會刮一刮。」在中醫夜市,他也體驗了集「艾灸、按穴位、刮痧」於一體的「火龍罐」,頂着被刮得通紅的肩頸,他表示身體一下輕鬆了許多,「這是他們創新的一種療法,感覺確實很舒服。」
「最主要都是『職業病』。」來自廣州番禺南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郭永標是當地有着20年從業經驗的名中醫,當天他和中心的醫護人員一起來到夜市「擺攤」,提供專家面診、耳穴壓豆、撳針等免費項目,以及頭、頸、肩、腰等部位的針對性理療。在夜市開診後,郭永標面前的候診隊伍越排越長,一個小時就接診了二三十人。他表示,其中很多都是長期伏案工作導致的肩頸綜合症問題,白領、流水線工人等身上尤為突出。
為「防治未病」
辦科普講堂急救演示
中醫夜市火爆背後,是中醫藥文化的流行發展,不僅夜市活動上湧現了成群結隊的年輕面孔,各種養生習慣也越來越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打八段錦、藥材泡腳、養生膳食等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正從細微處融入大眾生活。
熬夜、飲食不規律、長期盯電子屏……吃夠了不健康的苦後,年紀輕輕的劉小姐成為了朋友圈中公認的「養生達人」,堅持早睡早起、做八段錦等健身操、注重食補等,她表示在緊張的工作壓力和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之下,許多有傷身體健康的習慣越來越普遍,「但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了解和重視,養生就是想讓自己不那麼疲勞。」平時工作很忙碌的阿思用於養生的精力有限,只有泡腳這件事堅持了足足四年,她表示一方面這能緩解她怕冷、睡眠不好的問題,也是她每天放鬆自己的重要環節。這些熱衷養生的年輕人都表示,他們的身體已經發出許多「求救」信號,促使其認識到養生的重要性。
中醫師郭永標也感受到人們對中醫藥文化越來越高漲的熱情,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但許多健康問題都還比較輕微,將中醫藥的理療、調理、飲食調整等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改善身體的狀態,幫助人們養成長期健康的生活習慣,所以越來越廣受歡迎,這讓他很欣慰。
近年來,中國慢性病患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脫髮掉髮、肥胖、運動能力下降、焦慮、頸椎病、睡眠障礙等問題在「90後」和「00後」青年中越來越普遍存在,開始注重「養生」的年齡也不斷提前。為了更好地發揮「防治未病」作用,中醫夜市通常還會透過主題科普講堂、急救演示等活動,科普如穴位保健、煎煮中藥等常見養生問題,以提高人們的健康素養和知識。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危重症分會主任委員劉清泉認為,「中醫夜市」最積極的一面,是讓中醫中藥的很多醫學理念走進千家萬戶,變成老百姓日常健康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