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高質量發展❹/媒體前瞻兩會 「民營經濟發展」成熱詞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社會生產力將不斷躍升,改革開放將進一步全面深化,給民營經濟發展帶來很多新的機遇、提供更大發展空間。」近期,很多媒體在前瞻2025年全國兩會「熱詞」時,「民營經濟發展」均赫然在列。近年來,伴隨中國穩步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中國民營經濟不僅在國內發展勢頭良好,也頻頻「出海」,並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發展成果。專家認為,企業既要「走出去」,也要「走進去」「走上去」,將競爭優勢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在推動供應鏈全球化與本土化經營結合中找到新機遇。\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民企全球化布局能力持續提升
2024年火爆海外市場的「三蹦子」,就是中國製造領域的「出海新貴」。在中國電動三輪車出海的大軍中,民營企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淮海控股集團為例,其所生產的「三蹦子」已出口至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開展深度合作,有力帶動了當地的就業和發展。
中國民營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堅持通過創新開拓市場,在新能源智能製造領域,民企獨領風潮。以江蘇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目前該公司已擁有十餘家海外分公司,主要分布於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區。過去幾年,該公司海外業務佔整體營收比例大幅增長,未來海外業務佔比計劃提升到50%。
近年來,隨着中國民營企業加快「出海」步伐,中國製造的品牌影響力也不斷擴大。市場分析機構艾媒諮詢發布報告顯示,在已實施「出海」布局的中國企業中,中、小、微企業佔比分別為39.4%、17.5%和13.6%,中企全球化布局能力持續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努力為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貢獻。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2025年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在這項任務當中,還專門針對「民營經濟」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外界普遍認為,這傳遞出國家力挺民營經濟發展的明確信號,更為民營經濟在2025年的發展注入的強心針和能量包。
邁向產業鏈高端 尋找新機遇
談及如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對大公報說,首先,應借助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東風,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進入新賽道,贏取發展新機。其次,應該發揮政策的聚力效應,鼓勵民營企業安心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激發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最後,應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出海」,通過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融入全球大市場,提升國際影響力。
當前,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如何克服海外布局「水土不服」、更好融入當地產業鏈供應鏈、拓展市場新空間,成為越來越多中國民營企業「踏浪出海」思考的問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表示,通過加強創新,整合國內外資源,中國民營企業能在「出海」的競爭與合作中獲得更大成長空間。同時,企業既要「走出去」,也要「走進去」「走上去」,將競爭優勢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在推動供應鏈全球化與本土化經營結合中找到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