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之有理/新聞是跑出來,不是按個鍵變出來的\屈穎妍

  近期,又DeepSeek、又機器人、又無人的士、又哪吒、又黑悟空……內地AI技術井噴式爆發,震動世界,顛覆常規。

  好多人立即下載了DeepSeek程式,問這問那,玩得好開心。不過,也有人開始擔憂,職位會被AI取代,遲早失業。

  曾跟一位媒體老總聊天,談到人工智能對新聞行業的衝擊,他震撼地預言:將來報館九成工作都可用AI代替,所以我們要努力成為那不被淘汰的最後一成。

  其實,現在很多議員、專欄作家、網紅都已轉用AI寫講稿、寫文章,大家都說:AI很好用呀,又快又方便。

  沒錯,AI是不可抗拒時代洪流,但人類也不能完全依賴AI,我們應善用它,而不是繑起雙手把工作甚至思考都交給它。

  最近看到一系列新聞報道,終於讓大家在AI洪流中找回人類的存在價值。

  今年一月,內地爆出演員王星被騙到緬甸電詐園區的事,香港《大公報》第一時間派記者遠赴泰緬邊境,重走王星被拐的500公里路,深入虎穴報道詐騙園區情況,由一月事發到二月的今天,共進行了20日、逾50篇現場獨家報道。

  這些報道,讓大家明白,真正的新聞,是跑回來,而不是在網上copy & paste抄回來的。

  只有在現場採訪過,才知道為什麼被拐騙到詐騙園的「豬仔」都如王星一樣被剃光頭?原來除了是一種被剝奪身份的侮辱及防止寄生蟲的實際需要,還是服從性的考驗,如果你不合作,就會滿頭被割得傷痕纍纍;更重要,是園區有成千上萬人,剃光頭可將「豬仔」與「自己人」區分出來,要捉拿逃走「豬仔」也容易得多。

  因為親臨現場採訪,大家才會知道泰國最近搗破一個信號站,一天竟然撥出80萬個詐騙電話,怪不得,大家天天都收到不明來電,日撥80萬電話,這是何等龐大的全球化產業鏈。

  因為事件曝光、媒體持續揭發,引發國際關注,存在多年的詐騙園毒瘤問題,在中、泰、緬三國聯手下,終見起色。

  日前第一批260名被賣「豬仔」在緬甸妙瓦底詐騙園區獲救,被送回泰國,未來將陸續有7000「豬仔」獲釋。前日,緬甸更向中國遣返首批200名電詐疑犯,國家派出包機押送,中國公安部部長助理劉忠義更親臨緬甸跟進。

  這都是記者跑去前線獲取的第一手、並未出現在AI數據庫的信息,全球獨家。記者本來就該有揭發罪行,伸張正義的社會責任,亦是新聞工作者的存在價值,這作用,AI絕對無法取代。

  人工智能世代,我們應善用AI,譬如到泰緬採訪電騙新聞,可利用AI規劃路線、翻譯外語、無人機拍攝,但冒險採訪、找什麼人、用什麼角度,還是要靠人,這樣的報道,才會有深度又有溫度。

  AI面前,我們不應妄自菲薄,只要能善用AI、駕馭AI,人類還是有不可取代的優勢,畢竟,AI那個是智能,我們有的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