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2元優惠計劃」方向合情合理
聞正聲 時事評論員
財政預算案發表在即,社會對「2元優惠計劃」的討論熾熱。近日有消息指,政府會保留60歲年齡門檻,並將就程數設限和調整長途車程的補貼額。筆者認為,計劃鼓勵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出行,值得繼續推行,但有必要作出調整,確保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
建議的改動溫和及合理
「2元優惠計劃」,由當初2012/13財政年度的2.3億元開支,十數年間倍增至本財政年度預計的60億元。在香港人口老化的背景下,若不適時作出任何調整,未來勢必對香港公共財政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假設各大媒體引述的消息正確,政府今次就「2元優惠計劃」所作的改動其實非常溫和及合理。
首先就年齡門檻而言,計劃原意是鼓勵退休長者及殘疾人士外出參加活動或探望親友,並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雖則現時有不少60歲的市民仍未退休,並且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但政府保留60歲年齡門檻,足證政府對年紀稍長市民的關顧不減。敬老、護老,正是政府所秉持的理念。
至於就程數設限,不論最終是以日計還是以月計,相信政府在訂立程數上限時,都會顧及絕大部分受惠者的需要。假設如某些報道所指每月將限搭240次,即該月份如有31日時,程數限制為平均每日約8次,而日數較少的月份(例如2月),平均每日可乘搭的次數就更多。相信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能滿足受惠者的實際需求。對那些使用程數偏高的受惠人而言,超出補貼限制的程數由他們自行承擔,也屬合情合理。
有效減少「長車短搭」情況
相較就程數設限,社會對調整長途車程的補貼額或會更為關注。有消息指政府傾向10元以上票價的車程,補貼額將以兩折計算,而非以往受惠者劃一只需付2元。要求乘搭票價較高路線的受惠者負擔多一點其實亦屬合理,不單有助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亦能有效減少廣受社會關注的「長車短搭」情況。
事實上,即使將10元以上票價的補貼額以兩折計算,受惠人付出的實質車費相對而言仍然非常之低。隨舉一例,乘巴士往返香港島至天水圍、元朗、屯門、粉嶺和上水等地區,大部分情況下每程車票約為30元左右(不計算夜間路線),若是兩折計算,車票都在6元以下。以6元就可以乘搭車程隨時達兩小時的巴士路線,相信市民都會同意屬十分划算。巴士之外,港鐵的情況亦類似,現時往返屯門至柴灣,車票價格為30.2元,若以兩折計算,車票價錢為6.04元;而在平日乘搭高速船往返長洲,在新安排下,受惠人需付的票價亦在6元以下,同樣算得上極之優惠。
有關安排對減少「長車短搭」相信亦有一定的效用。以往不時有媒體報道,由於對「2元優惠計劃」的受惠人而言,乘搭什麼路線的交通工具均只需付2元,因此他們只會關注車輛路線是否可到達目的地,而不會理會價錢。今次改動之後,仍想繼續享受2元乘車優惠的受惠人,選擇乘搭哪條路線時便需要「停一停、諗一諗」,這會有助鼓勵受惠人更精明地去作出選擇。
優惠計劃須具可持續性
總括而言,如政府按消息所提出的方向調整「2元優惠計劃」,既顧及受惠者的需要和負擔能力,同時也回應了社會對政府補貼負擔的關注。確保公共財政持續穩健,盡力平衡收支,是一個負責任政府所必須做的事,政府就實施超過十年的「2元優惠計劃」作出調整,正好體現特區政府對這方面工作的承擔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