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到騙徒身份地址 警卻告知無能為力

  香港文匯報訊 英國「授權支付詐騙」層出不窮,然而受害者向當局尋求幫助時,警方卻不斷將案件轉交不同部門,受害人如同被當作「人球」。被詐騙逾32萬英鎊(約314萬港元)的弗斯追蹤到騙徒的身份和地址,但卻被警方告知「無能為力」,她痛斥「(警方)正在使洗錢和詐騙合法化」。

  案件多重轉交不了了之

  英國警方設有網絡犯罪國家報告中心Action Fraud,該機構本身並不調查案件,而是將報告轉交給另一個警察部門國家詐騙情報局。國家詐騙情報局負責交叉核對案件,並在適當的情況下轉給當地警方。然而《金融時報》指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受害者會被告知警方不會採取進一步行動。

  根據2023年的國會報告,詐騙佔英國記錄在案犯罪的40%以上,但其僅佔警務資源的1%。由於大多數案件涉及海外因素,這進一步增加了調查的複雜程度。Action Fraud每年收到的報告中,僅有不足2%會導致刑事指控或起訴。

  英國內政部和倫敦警方正合作建設新的報告中心,以取代Action Fraud,該中心原定計劃去年啟動,但推遲至今年,專家半開玩笑地稱該中心為「Inaction Fraud」(詐騙不作為)。

  經營電動車生意的一名女企業家去年損失8.5萬英鎊(約83.5萬港元), 自稱來自金融科技企業Revolut的騙徒誘騙她的商業夥伴交出登入驗證碼。她追蹤到倫敦東部的一個付款地址,但Action Fraud卻發來郵件稱「不會採取進一步行動」。她表示「損失如此巨額金錢,警方卻表示無能為力,實在令人震驚」。《金融時報》訪問其他數名受害人,他們亦有同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