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整治AI技術濫用等八類網絡亂象

●香港文匯報製圖
●香港文匯報製圖

●雷軍發視頻表示自己不喜歡「雷軍AI配音」,呼籲大家不要玩了。 網上圖片
●雷軍發視頻表示自己不喜歡「雷軍AI配音」,呼籲大家不要玩了。 網上圖片

  中央網信辦發布「清朗」行動重點 嚴打各類侵權違法行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迅速,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AI技術濫用也成為社會焦點問題。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和著名醫生張文宏等社會知名人士,都曾遭遇被AI換臉和語音合成。在重大災害中,有不法分子利用AI視頻干擾救災工作,影響社會公信力。2月21日下午,中央網信辦發布2025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通知,明確整治AI技術濫用亂象等八個方面重點問題,嚴厲打擊各類侵權違法行為。

  近年來,中央網信辦持續部署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打擊網上各類亂象問題,從嚴處置違規平台和賬號。根據公布,2025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重點整治任務包括:整治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整治AI技術濫用亂象、整治涉企網絡「黑嘴」、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網絡直播打賞亂象、整治惡意挑動負面情緒等。

  多維治理啟動 未來需完善標準

  其中,整治AI技術濫用亂象方面,突出AI技術管理和信息內容管理,強化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打擊借AI技術生成發布虛假信息、實施網絡水軍行為等問題,規範AI類應用網絡生態。業界認為,官方已啟動對AI濫用的多維度治理,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數據安全標準、推動全球協同治理,並平衡技術創新與倫理約束,確保AI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

  平台對AI合成內容存審核漏洞

  據香港文匯報記者梳理,近年來,AI技術濫用造成的侵權違法案件不斷發生,造成惡劣影響。2024年國慶期間,「被雷軍罵七天」登上網絡熱搜,各大短視頻平台湧現大量AI合成的「雷軍罵人」視頻,原來這是網友通過AI平台克隆雷軍的聲音,這些粗鄙的罵聲令雷軍形象受損。雷軍本人也公開表示不喜歡這樣的行為,後續,AI平台下架了雷軍語言模型。

  在AI偽造虛假信息的案例方面,在2024年12月,有不法分子利用AI合成技術偽造張文宏醫生推銷蛋白棒的視頻,通過短視頻平台傳播,視頻高度逼真,誤導消費者購買超過千件商品。這一事件暴露平台對AI合成內容的審核漏洞,引發公眾對AI技術濫用監管的質疑。 涉事賬號後來被封禁,平台被責令整改。

  不法分子利用AI技術造假獲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有多個涉及AI技術濫用的案件被審理。2024年5月,中國首例AI外掛案宣判。王某合開發AI外掛程序,通過模擬玩家操作自動刷遊戲金幣,干擾《王者榮耀》《原神》等20餘款遊戲運行,非法獲利629萬元(人民幣,下同)。AI外掛破壞遊戲公平性,導致運營商經濟損失超千萬元。法院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沒收違法所得。

  AI技術的濫用,助長了網絡色情產業鏈。據報道,「一鍵去衣」淫穢圖片案件,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前技術員白某某開發AI工具,通過上傳女性照片自動生成裸體圖像,並在暗網以每張50元至200元的價格售賣,他因此累計獲利超百萬元。檢察機關以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對白某某提起公訴。

  重大自然災害中的AI造假在網絡上亦成為人們嚴厲譴責的現象。例如:在2024年初發生的雲南山體滑坡災害中,楊某某利用AI生成虛假新聞稿件,捏造雲南山體滑坡傷亡數據,並通過自媒體平台傳播,引發社會恐慌。此後,公安機關對楊某某處以行政拘留並罰款。2025年1月的西藏定日縣6.8級地震中,一張「地震小孩被埋圖」令全網揪心不已,然而這張圖片由AI合成,係不法分子利用其博取網絡流量,相關涉案人員已被行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