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直面數據下滑 部署新興產業直追

●廣州今年將大力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國際化」轉型。圖為廣州一家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生產線。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廣州今年將大力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國際化」轉型。圖為廣州一家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生產線。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今年將投超140億 打造AI及人形機械人等產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黃寶儀、李紫妍 廣州報道)內地各大城市的2024年GDP成績單相繼出爐,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廣州的表現卻有些「掉隊」:全年GDP增速僅2.1%,在主要城市中排名靠後。而三年前GDP總量剛剛超越廣州的重慶,如今進一步與廣州拉開差距,穩坐全國第四大經濟城市。與此同時,憑借AI企業DeepSeek的崛起,杭州再度成為市場矚目的「科技新貴」。正在舉行的廣州兩會上,應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在AI等新興產業急起直追,成為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話題。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廣州目前迫切要在新興產業上尋找突破口。根據財政預算,廣州今年將投入逾140億元(人民幣,下同)部署全過程創新產業鏈,打造AI、人形機械人等新興產業。

  根據官方公布的廣州市三大產業數據,2024年,廣州第二產業同比增長僅0.7%,重慶則高達4.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廣州同比下降3.0%,而重慶卻增長7.3%。最大的變量出現在汽車產業。

  汽車產量被重慶超越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廣州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8.2%,而重慶則增長26.7%。全年汽車產量方面,廣州為253.98萬輛,重慶則以254.01萬輛反超廣州。

  廣州市政協委員張挺在今年的提案中指出,由於傳統燃油汽車市場銷售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廣州市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7.4%,以廣州汽車產業「鏈主」企業廣汽集團為代表的傳統汽車整車企業,也開始面臨轉型陣痛。民進廣州市委會今年提交的提案中指出,廣州車企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64萬輛,佔全省新能源汽車總銷量26%,但同比下降10%。2024年則下滑更明顯,截至11月約35萬輛,對比全國新能源汽車突破千萬輛及比亞迪突破300萬輛的銷量,廣州顯然落後甚遠。

  加速汽車產業深度調整

  香港文匯報記者留意到,廣州市在新一年的產業布局中有的放矢,加速汽車產業的深度調整。廣州市市長孫志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廣州將大力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國際化」轉型,力爭打造「萬億產值、智車名城」。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黨委委員、總工程師劉洋認為,廣州和其他城市相比,在智能駕駛、低空經濟這兩個賽道具有顯著優勢。「我們具有打造『智駕之城』『低空之城』的很好底氣。」他說。

  事實上,廣州近年已有小鵬汽車、文遠知行、小馬智行三家自動駕駛企業成功上市。尤其是在美股上市的文遠知行,最近因為股價暴漲119%而備受關注。文遠知行受到英偉達投資,為其提供算力支持,且在AI智駕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又被業內稱為「廣州版DeepSeek」。

  建設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實驗室

  2025年,廣州將GDP增速目標定為5%。對於正面臨產業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廣州來說,AI技術、機械人在製造、醫療、金融等領域已展現出巨大潛力。廣州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廣州今年將推動998個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815億元,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招引謀劃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增後勁的重大項目。

  根據今年的財政預算安排,廣州今年將投入逾140億元部署全過程創新產業鏈,打造AI和機械人產業,建設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實驗室,打造具身機械人首試應用環境。

  「通過系統性布局,廣州有望實現從『應用追隨』到『源頭創新』、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引領』的歷史性跨越,為廣州注入智能基因。」廣州市人大代表、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李學鋒認為,廣州需立足「製造業立市」戰略根基,以「全要素重構、全鏈條賦能、全場景滲透」為主線,推動形成「AI原生型產業生態」。在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方面,特別是無人駕駛和機械人系統,廣州具備從教育、科研到應用場景的全方位優勢,必須牢牢把握,不容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