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棚閒話】圍爐煮茶
青 絲
有朋友邀我周末去圍爐煮茶,一行人來到郊外,尋一處環境清幽的空地,擺開帶來的桌椅,往小碳爐上面架一張鐵絲網,燒水煮茶的同時,又在鐵網上鋪撒一些花生、板栗、粟米煨烤。眾人嚼食着乾果,品茗閒話,漫賞周圍的風景和天光雲影,悠閒從容地享受一段難得的愜意時光。
近年很多工作繁忙的城市打工一族,都喜歡周末或節假日相約一起圍爐煮茶,讓緊繃的神經獲得紓緩放鬆,以求復得自然之心境。方式上不拘成禮,去哪裏,煮什麼茶,烤什麼食物,都隨各人喜好自由行事。我每次看到有人發布在戶外煮茶的照片,總會油然想起汪曾祺提及他在西南聯大讀書期間,從昆明鳳翥街東頭的小茶館牆上看到的一首詩:「記得舊時好,跟隨爹爹去喫茶。門前磨螺殼,巷口弄泥沙。」現代都市人圍爐煮茶的情致,與詩中刻畫的意境就頗為契合,既有自為之樂,也因為那些超越物象之外的趣味,彰顯出一種自在之美。
因為,圍爐煮茶與其說是在共享茶事,莫如說是一種心靈的暫時逃離。赫胥黎就曾預言說,現代人已無需再擔憂中世紀黑死病這樣的原始威脅,這一代更需要擔心的病症是灰色人生——工作和生活如今已攫取了人們的大部分注意力,許多曾經的意義共同體結構也正在悄然分崩離析,取而代之的是單打獨鬥的個體化生活,以及濃厚的孤獨感。很多人在長時間滿負荷的壓力環境下,心靈被透支榨乾,逐漸麻木失活,變得乾癟而堅硬。於是,物質對生活質量的提升作用越來越小,怎樣處心有道、行己有方,成了越來越迫切的精神需求。
當今各種休閒娛樂方式廣為流行,本質上就是人們想要從一成不變的氛圍模式中掙脫出來,令躁動不安的心靈重新恢復柔軟平靜,繼續對生活保持應有的激情。沒有形式束縛、從心所欲的圍爐煮茶,宛如一種與世俗對立的生活藝術,為現代人調節情緒身心提供了良好範式。不論是以茶為媒,通過沏茶、賞茶、品茶的過程,交流茶道技藝和禮法,修心會友,還是意不在茶,於忙裏偷閒,放下思緒,享受一點優游物外的美與和諧,都可各自得宜,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滋味和樂趣就好。
所以圍爐煮茶時,人們即使飲着忽濃忽淡的茶水,咀嚼着煨得半生不熟的食物,也甘之如飴。並不是因為感覺新鮮,而是那些場景活躍了氣氛,為原本刻板機械的生活情境創造出了不一樣的細節,響應了人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嚮往。尤其在戶外自然環境中,歷未曾到之山水,與蒼鬱草木、暖日和風為伴,人們執壺煮水時,透過氤氳升騰的熱霧,看到周圍的風景變了,共坐品茗談笑的人變了,鬱結在心頭的俗慮塵懷,自然也就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