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打造創新高地 香港可發揮更大作用

  高思芃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

  當前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這得益於國家對創新科技的持續強力投入。2024年,中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量超過3.6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8%,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躍升至第11位。與此同時,「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二位,凸顯了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創科領域的卓越地位。在這一進程中,香港憑藉獨特的制度優勢、廣泛的國際網絡和深厚的金融底蘊,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關鍵作用,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深度協同,形成了高效、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為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2025年內地各省市的兩會已基本落下帷幕,創科作為驅動新質生產力躍升的關鍵引擎,成為各地關注的焦點,多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大研發投入、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其中,廣東明確提出,未來五年將重點布局集成電路、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新興產業,並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等。基於國家與區域發展的需要,香港有望發揮更大作用,特別是在科技成果轉化、國際人才吸納和科技金融服務等領域或將獲得進一步支持,以助力大灣區全球創新中心建設,推動國家創新能力邁向更高水平。

  鼓勵香港科技成果內地轉化

  香港擁有多所世界知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其中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5所位列2025年QS排名世界百強。並且,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專注於人類健康研究和人工智能科技的開發,截至2025年1月,共有29間研發實驗室,總投資額達到100億元。儘管香港在基礎研究領域擁有顯著成就,但由於其產業結構相對單一、本土市場規模有限,許多創新成果難以在本地實現充分的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因此內地廣闊的市場和應用場景是香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渠道。目前已有多個知名成功案例,如人工智能領域的商湯科技和思謀科技,生物醫藥領域的產前血漿DNA檢測和新型抗體偶聯藥物技術等。

  然而,由於香港與內地在政策與法規方面存在差異,科技成果的跨境轉化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試驗產品的通關流程複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差異、科研經費跨境流動不暢及信息安全規則的不同等,都可能成為阻礙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瓶頸。未來需重視兩地在創科合作領域的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以及提升科技服務中介機構的跨境服務水平。

  支持香港吸納國際創科人才

  隨着國際競爭的不斷加劇,人才的爭奪也愈加激烈,內地吸引國際人才的局限性逐漸凸顯,海外創科人才在考慮內地工作機會時,會擔心內地職業發展的局限性,同時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差異可能導致生活質量落差,加之內地政策法規的限制和中美科技脫鈎等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了他們對來華工作的顧慮。與之相對的是,香港擁有的特殊制度和國際環境,對海外高層次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根據科睿唯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香港共有134人次入選,佔全球總人次數的1.9%,在全球國家和地區排名中位列第8位。並且,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布《2023年香港創新活動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香港的研發人員總數達到4.3萬人,較2022年同比增長約9.3%。

  但由於當前香港缺乏高價值產業集群,影響人才扎根發展,並且在全球視野下香港吸引人才的硬件與軟件條件並不突出。這需要中央與大灣區共同協助香港加強構建與內地不同但又緊密相連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拓寬海外人才的活動空間;也需要香港持續進行高校及創科企業的人才培養,創造職業發展機遇,並依託服務機構確保人才在職業發展、生活適應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滿足等。

  助香港構建耐心資本生態圈

  根據2024年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金融中心的總排名為全球第三位,在亞太區居首,其中在「投資管理」方面的排名躍升為全球第一位。香港的資產管理行業發達,提供了包括投資組合管理、風險管理、資產配置等在內的全方位資產管理服務。並且,香港尚無計劃改變聯繫匯率制度,這也是吸引全球投資者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自由流動不僅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繁榮,還方便為創科提供資金支持。此外,香港也在加強構建「耐心資本」生態圈,耐心資本傾向於投資顛覆性創新領域,其長期性、穩定性和親實體經濟性使其能夠滿足新質生產力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過程需求。

  儘管如此,由於香港主要腹地是內地市場及部分東南亞地區,故在經濟體量、金融市場規模及貨幣的全球性結算功能方面與紐約、倫敦相差較大。同時,香港經濟長期以服務業為主導,製造業持續向外轉移發展,本地產業較難與金融和貿易形成螺旋攀升的關係。當前亟須中央與香港共同探索創科金融監管創新模式,盡快找到創新與監管之間的平衡點;並且,通過持續深化香港與國際及內地的跨境創新合作,特別是加快河套合作區的建設,逐漸穩固和增強香港及國際市場資本信心,這也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除此之外,香港特區政府近年來還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政策措施,包括「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及「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等。這些政策不僅為香港經濟的多元化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積極順應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趨勢。此外,特區政府還計劃制定《香港新型工業中長期發展方案》,進一步完善新型工業化的頂層設計,推動香港創科產業邁向更高層次。在此背景下,2025年全國兩會是否會提出更加系統、精準且有力支持香港創科優勢發揮的政策舉措,值得各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