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技術揚帆「出海」 上海高端產業遠航拓市場

上海近年來在高端製造等領域湧現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記者近日從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獲悉,上海正進一步促進創新技術「出海」,推動這些企業「揚帆遠航」力拓國際市場。
「中東地區吸引着來自全球的行業頭部企業,要在那站得住腳,對技術裝備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是很大的考驗。」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上航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顧勇在受訪時說。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全新一代超大型自航絞吸式挖泥船,「新海鯊」輪首次「出海」即前往中東地區開展人工島吹填項目,與世界同系列多艘先進船舶在項目裏同台競技。
據介紹,「新海鯊」輪由中交上航局研發投資並聯合多家單位設計建造,其總裝機功率、最大挖掘深度等性能指標在亞洲現役絞吸式挖泥船中居先。
技術支撐 承建多國多個大型工程
「一艘船出海的背後,體現的是技術。」顧勇說。他表示,疏浚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主要靠裝備,而裝備的背後是技術支撐。中交上航局也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高端裝備產業,探索智能疏浚作業模式。
近年來,隨着中國疏浚技術的快速發展,中交上航局通過高端裝備出口、技術服務輸出和國際工程承包等模式,承建了秘魯、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國的多個大型疏浚工程。
顧勇表示,下一階段,中交上航局希望協同相關企業加快海外配套產業鏈的培育,進一步提升中國疏浚在國際上的綜合競爭能力。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電氣風電集團)也在加快開拓海外市場。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副總裁劉向楠告知,塞尼風電項目是克羅地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風電項目,也是中歐綠色能源合作的重要工程。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在2016年及2021年摘得全球海上風電年度新增裝機量桂冠。除了克羅地亞,近年來,上海電氣風電集團通過技術許可、本地化供應鏈支持等商業模式,在東南亞等海外市場也實現了訂單的增長。劉向楠在受訪時透露,目前海外業務佔其整體營業收入的15%左右。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