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將擴大制度型開放 七領域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在20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針對2025年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外資方面的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負責人華中透露,2025年將主要開展4方面工作,其中包括系統謀劃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重點圍繞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等7個領域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將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研究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政策等以及正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寫《外商投資中國百問百答》,旨在幫助境外投資者全面了解中國投資環境。

  華中表示,202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切實採取有力舉措,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繼續支持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

  202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系統謀劃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採購、電子商務、金融等7個領域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相通相容;在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4個市場有序推動擴大自主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的單邊開放。」華中說,此外,我們還將推動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系統化改進外商投資管理和促進工作。

  前八批外資項目33個全面或部分投產

  華中指出,開發區一直是擴大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投資促進的重要平台。我們將結合正在開展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的修訂工作,堅持以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完善開發區土地管理,以畝均效益、集聚集約、增量增速、減污降碳等為導向引導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開發區在吸引外資、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前前八批66個標誌性重大外資項目已完成投資約940億美元,其中33個項目實現了全面或部分投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華中透露,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寫《外商投資中國百問百答》,希望能幫助境外投資者更好了解中國外商投資環境,更好服務外資企業投資落地、生產經營和外籍人員在中國的工作生活。

  專家:倒逼國內產業轉型升級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制度型對外開放,將「商品和市場的開放」,提高到了「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的國際化」,是更深層次的開放。其提出和實踐對於提升中國的全球競爭力和增強全球治理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7個領域,白明認為,上述領域都是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也不乏一些新興領域,比如電子商務、環境、金融等,隨着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不斷發展,其增長動力將愈發強勁,這也將是未來國際合作的重點方向之一。因此是否能在上述領域完成國際高標準對接,對於中國吸引更多外資進入市場以及引資結構的優化,至關重要。而此前一直備受關注的外資參與政府採購方面,也在此次《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中有了「公平競爭」的明確表述,這意味着中國在政府採購領域對接高標準的步伐更前進了一步。

  白明認為,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不僅能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更重要的是,還能倒逼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規律,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