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兩地同一心 祈祈獲新生


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主任王海波細述感人故事
本月16日2時13分,一顆來自內地不幸腦死亡幼童的心臟,在內地沒有匹配到醫學上合適的接受者的情況下,在國務院港澳辦、國家衞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公安部等18個內地部門和香港特區政府醫衞局、醫管局、海關、入境事務處等6個部門及兩地醫療機構共超過200餘名專業人士的悉心守護下,穿越138分鐘的生命通道,最終在命懸一線的香港女嬰祈祈胸腔中重新跳動。「咚咚、咚咚」,兩地的醫務人員緊記承諾,第一時間將祈祈的心跳聲錄下來傳給內地捐獻者的母親,為極其悲痛的母親帶來莫大慰藉,生命就此延續,兩地同心共振。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主任王海波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講述了祈祈重獲「心」生背後感人的故事。●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
2022年12月,當時僅4個月大的香港女嬰芷希成功接受了來自內地的心臟捐獻,延續了生命,實現首例內地與香港之間緊急醫療救助人體器官共享的歷史性突破。基於救治芷希的成功經驗,香港與內地現已建立起密切的跨境器官移植合作溝通渠道及流程,令此次祈祈的獲救更加順暢。
最大挑戰:幼細血管精準銜接時間
2025年2月15日,一顆來自內地不幸腦死亡幼童的心臟經過COTRS系統與全國所有的心臟移植等待者匹配後沒有找到合適的接受者,內地和香港醫療專家組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共同分析研判,確認該心臟適合移植給揪心等待的祈祈。來自北京的國家心臟移植質控中心派出專家趕到器官捐獻醫院實施了心臟獲取手術。
2月16日下午,在兩地愛心守護下,心臟供體運達香港兒童醫院。王海波說,最大挑戰是:由於捐獻者和祈祈均十分幼小,理想的是需要將捐獻者心臟離體到接駁到祈祈血管上的時間(醫學上所稱的冷缺血時間)控制在4小時以內,同時器官在運輸途中,祈祈的開胸手術就已經開始,心臟運抵手術室的時間必須與祈祈病心離體和新心臟的血管接駁精準銜接。
在首例內地與香港之間緊急醫療救助器官共享救助芷希時,心臟從內地運送到香港耗時2小時47分,祈祈這一次的路程更遠,而兩地共24個部門的200多人眾志成城,竭盡全力地在每一個步驟一分一秒的壓縮時間,將運輸時間縮短到2小時18分,比原計劃時間提前了82分鐘。其間跨部門團隊實時溝通,實現了每一個步驟的精準銜接。
錄祈祈心跳聲慰藉內地捐獻者母親
經過6.5小時的手術,祈祈重獲「心」生,回憶起這次移植中最令人難忘的事情,王海波說,和眾多愛心捐獻者家屬一樣,內地捐獻者母親的唯一心願,就是錄下孩子新生的心跳。在千頭萬緒的緊張手術中,大家牢記對這位母親的承諾,第一時間將祈祈的心跳聲錄下來傳給內地捐獻者的母親。當內地的捐獻醫院轉告香港醫療團隊,這位極其悲痛的母親聽到她寶貝兒的心臟再次跳動的聲音而感到莫大的安慰時,見慣生死的兩地醫學專家們無不動容。心跳就成了兩地最共通的語言,大愛就此延續,兩地同心共振。
「這場跨越內地與香港的生命接力,是兩地政府部門通宵達旦的協調,是醫療團隊的悉心照料,是交通運輸部門的接力賽跑,是海關邊檢部門的耐心守護,是香港醫護人員的殷切等待,是捐獻者和家屬的無私大愛,是兩位小朋友的,亦是內地與香港的同心共振。」王海波說。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資料,近年共有6名在香港醫院治療的港人進入內地移植輪候系統,其中芷希和祈祈已獲得器官成功移植,另有兩人因病情好轉暫停移植,還有兩人已在香港本地完成移植。此次祈祈成功獲得新生,展現出兩地多部門高效有力合作的風範,展示兩地醫務人員的專業水平,為今後開展跨境器官移植再一次提供成功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