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CEPA機遇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嚴 剛 立法會議員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第二份修訂協議將於3月1日實施,國家商務部及香港特區政府日前聯合舉辦宣講會,重點包括新增「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進一步降低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進入內地服務業市場的門檻,為港人港企在內地投資創業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協議將為香港金融服務業包括銀行、保險及證券市場,以及法律業界拓展內地市場,創造更大的發展機遇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0年來,內地和香港不斷拓展CEPA的內容和範疇,已陸續簽署了10個補充協議。CEPA為香港特區帶來許多政策紅利,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跨境金融的互聯互通。其中,單是在香港生產及符合CEPA原產地規則的所有貨物,均可享零關稅優惠進口內地這項惠港政策,就為香港製造的產品進入內地減免了近200億元的關稅。CEPA安排框架,助力本港專業界別以大灣區作為第一個進入內地的試驗田,全方位開拓內地業務。
促專業領域互通開拓市場
近5年來,香港專業人士在內地可從事的業務範圍不斷拓展,廣東已經實現了醫師、教師、導遊等8個領域的執業資格互認,3,2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獲得內地註冊的執業資格;已有超過470名港澳執業者取得大灣區律師執業證,可以在大灣區內地9市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CEPA框架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先行先試,已經成為向內地縱深地域全面推廣的成功範例,為深化兩地經貿及服務專業領域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從而為香港全方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過今次修訂的CEPA協議,進一步降低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進入內地服務業市場的門檻,為香港不少具有優勢的服務領域,例如金融、建築工程、電訊、旅遊等,都加大了開放力度;個別在大灣區城市先行先試的惠港措施,已進一步開放至全國範圍。
修訂的第二項主要內容是推動制度創新和加強制度與機制對接,包括推動「港資港法」在深圳和珠海特區試點,「港資港仲裁」則推廣至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這些便利香港投資者的措施,讓香港發揮普通法的優勢,助力香港建設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全球仲裁調解中心,助力大灣區建立更符合國際化的商業環境,推動香港與內地機制的有效銜接。
第三項主要舉措是在大部分的服務領域,取消了香港服務提供者須在港從事實質業務經營3年的年期資歷規定。這不但能讓香港的企業與執業者直接享受直入優惠待遇,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吸引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企業和高端人才立足香港,開拓內地市場,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門戶角色;有利於打造香港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深化內地市場開放,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深化改革的新形象。
助提升內地服務業競爭力
近年來,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受到單邊主義和區域保護主義重創,香港特區的自由貿易以及多邊貿易體系優勢遭受挑戰。中國作為全球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引擎,在區域合作與貿易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尤其是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帶來的對全球經貿規則的衝擊與破壞,香港作為自由港的國際地位或將受到影響。背靠祖國這座穩如磐石的靠山,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找準自己的定位與發展路徑,是香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經濟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勢態好的基本趨勢越來越明顯,國家支持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的政策從未改變,中央亦鼓勵香港對外商洽更多自貿協定,並通過各類多邊經貿協定,發揮「超級聯繫人」的獨特作用,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協議新修訂內容將為兩地帶來更多互利共贏機遇,既能滿足內地對香港高端服務的龐大需求,又能進一步提升內地服務業的競爭力;加快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步伐,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推進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