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電廠工地採智慧系統零意外

●左起:張錦賢、胡曄、吳慶德。香港文匯報記者楊盈盈 攝
●左起:張錦賢、胡曄、吳慶德。香港文匯報記者楊盈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利用科技提升建築安全,是近年建築業的關注焦點。有香港科技公司研發名為「C-SMART」工程管理數字平台,結合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和雲端運算及監測技術,提供20種安全解決方案,協助建築業界應對複雜多變的施工環境,成為工人的重要安全保障。該系統榮獲2024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的商業方案獎大獎,並應用於港燈最新的南丫發電廠L13天然氣發電機組工程中,在約一年施工期內實現零意外的佳績。

  港燈總土木工程師吳慶德介紹,上述L13機組之地基工程去年動工,首次全面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目前工程接近尾聲,做到零意外,該工程是香港首批獲頒安全智慧工地標籤的110個工地之一。

  由於工地位於填海人工島上,地基工程要求極高,且毗鄰正在運行的L12天然氣發電機組及天然氣接收站,這些設施是港燈發電系統的關鍵部分。為了保障設施安全,港燈採用了海宏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C-SMART工程管理數字平台」。

  系統七大核心功能可預警

  海宏技術助理總經理張錦賢介紹,平台以「7+2+1」智慧工地標準為核心。「7」代表七大核心功能:人員、機械設備、物料、施工環境與能耗、施工測量、安全、質量的管理;「2」是進度管理和建造機器人兩大輔助功能;「1」指C-SMART集成平台。整套系統能實時監測工地情況,提供預警及警報,例如數據分析功能可優化施工流程,提升施工效率;系統可整合地基測量儀數據,監控地基穩定性;其氣體防火監控功能,能全天候監控天然氣接收站及其他重要設施有否氣體洩漏或過熱情況。

  張錦賢補充,C-SMART還包括智能手錶的定位與健康監測,能掌握工人的健康數據,若體溫過高,平台會有提示。此外,系統有機械防撞監測、危險區域警報、天秤吊運安全管理、數字化工作許可證系統和虛擬實境安全培訓等。

  吳慶德提到,以往要在天秤吊運區、移動機械的附近加圍欄,兼派人監察,避免有人誤入危險區;而引入C-SMART後,其360°移動設備防撞監測功能,設有四方位全景影像,若有潛在碰撞風險,攝影機可立即觸發警報。

  特區政府助理數字政策專員(內地及產業合作)胡曄表示,2025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將於4月中接受報名。活動旨在表揚優秀的科技發明和應用,她鼓勵業界積極參與,詳情可留意數字政策辦公室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