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反應熱烈 北都教育用地規劃宜多思量

  李婉茵 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及零售顧問諮詢

  香港專上教育產業正處高速發展。特區政府近年銳意將香港發展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除了擴大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及獎學金計劃外,特區政府更在北都預留至少80公頃用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市場隨之呼應,去年多宗大額酒店及商廈買賣,均由專上學府購入以擴充校舍及配套,政府應該隨着市場動力,動態檢視產業的相關規劃及發展時間表,從而為北都願景奠下堅實的基礎。

  去年,教育機構的投資活躍,較為觸目的包括香港都會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均錄得大宗酒店、商廈及商舖買賣,合共涉資超過港元45.3億元,為淡靜的工商物業注入獨幟一格的市場力量,其中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亦曾於媒體訪問中明言,對於合適的物業會考慮再作收購。

  教育產業發展潛力優厚

  專上學院持續投資,亦反映香港教育產業具有優厚的根基及發展潛力。事實上,世界百強大學2025(QS Ranking 2025)中,香港便佔了5間,比起其他著名的遊學城市,包括倫敦(3間)、悉尼(2間)及吉隆坡(1間),一馬當先;而總學生人數方面佔總人口比例方面,香港為3.52%,而非本地學生人數佔總人口為0.98%,同樣是幾個城市中所佔比例最少,可見香港專上教育資源的優勢,以及發展潛力。

  有見及此,政府於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倡儀中,亦可加入「北都大學城」的概念,目前規劃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佔約5.6公頃、牛潭尾佔約46公頃、及新界北新市鎮佔約40公頃。然而,觀乎三大區域的發展進程,以鐵路建設作為主要的基建里程的話,佔地最少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卻是發展最為成熟,預計洪水橋站項目建造工程於2030年竣工。另一邊廂,佔地更多的牛潭尾及新界北商貿及產業區,前者的牛潭尾站屬擬議北環線主線的一部分,主線工程預計於今年動工,目標於2034年竣工,足足比「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慢4.5年,而後者更加未有竣工日期,有待政府與深圳當局就推展安排達成共識,故兩地落成之日恐為期甚遠,但若政府能善用現時洪水橋發展區的土地資源,相信在時間上更能配合專上教育的迅速擴展。

  目前「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預留了逾37公頃予「物流設施」,教育用途的用地則僅佔合共5.6公頃,實際面積比八大資助院校中面積最小的嶺南大學(8.6公頃)更小。考慮到近年持續受壓的物流市場,相關規劃是否合乎時宜,值得政府重作審視,或可改劃至其他用途,以支持專上教育的發展步伐及合乎市場趨勢。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