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中】石本無言至可人

●從小喜歡竹、木、石頭,泛遊四海的歲月,對商業紀念品絕少心動,除卻隨意執拾石頭。作者供圖
●從小喜歡竹、木、石頭,泛遊四海的歲月,對商業紀念品絕少心動,除卻隨意執拾石頭。作者供圖

  鄧達智

  眼前數以百計的大大小小石頭,依然繫心,不因時代久遠,也不因歲月流轉改變了自己對物事的喜惡;石頭在我眼裏,依然是那個懵懂幼年心頭好的視覺。

  曾經在別報寫過一篇題為《石本無言至可人》的稿子,原句並非在下原創,而原創也非上面7個字,相信經過在下二次創作的修改;為求證,自Google尋找,竟然只找到唯一一篇相關的文章,就是在下10年前刊登過的作品。

  三百多年歷史香港本來便稀有,碩果僅存兩家之一青磚牆麻石基礎鑊耳屋,筆者老家是其一。十多年前花上好些裝修費用重整部分角落,可惜自己對房屋結構認識膚淺,而建造商的工夫,不單止一般,更是標準之下,排水系統失算,導致每遇大雨影響倒灌,雨水侵蝕了百年橫樑,引致白蟻侵蝕。

  自己生活起居在同一條長巷的另一棟房子,平時不太進入老屋,引致失覺,直至家務助理印尼姐姐告知房間屋內頂部長出小樹才驚覺為時已晚。

  8年前向地政處申請舊屋重建,內心十分不願意,香港在歷史文物方面並不豐富,自己無奈承擔了祖先一代傳一代的資產,這非在下全權擁有,我只是一名暫時保護者,之後亦會傳承到下一代,只因老屋被白蟻及濕氣侵蝕破壞嚴重,才出此下策。這趟舊屋重建申請引起古物古蹟辦人員留意,因為老家被評為香港三級歷史文物,有關人員希望在下能夠按照政府保護文物的資助方案,保留歷史印記,讓古蹟流傳下去。

  在下十分認同古物古蹟辦人員的提議,卻礙於申請過程繁複,經歷過去十多年身體遇上不同程度的病變,工作早已輾轉進入半退休狀態,除了小部分仍然堅持相對輕盈又感興趣的工作,其他事務甚至一些費用等待發出 Invoice收取,也已懶得動手。

  去年夏天古物古蹟辦人員再次溝通,希望在下能繼續在保護文物的契機上將老家保存下來。又需再次面對繁複的申請過程,本來非常期待的合作,卻觸動了我已半個身影浮出繁複人情世事的死穴……拆卸三百多年老家絕非自己意願。古物古蹟辦提出的保護方案是目前最佳處理手法。

  無論如何,在作出任何決定前,起碼程度上必須進行對老房子的基本護理。某朝起來,立即行動跟家務助理姐姐到老屋那邊,執拾已無保留價值的物件,逐樣檢查評估去留;最終捨棄的廢物堆積如小山,清理送去垃圾站之後,騰出不少空間,剩下數量頗多雲石酸枝及少量其他木材,包括紫檀,相信泰半遺留自曾祖父、祖父及父親的傢具。書籍也不少,更有大大小小自己收藏不同種類的陶瓷,當年旅遊在路上拾起的石頭;從小對石頭產生特別偏愛,外遊內遊對商業紀念品無甚興趣,卻喜歡拾起紋路及顏色特別的石頭,以茲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