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自身產業升級 民企主動「走出去」

●政府為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圖為廣州一企業生產車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政府為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圖為廣州一企業生產車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集團高級副總裁李學鋒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集團高級副總裁李學鋒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2月18日,工人在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智能製造工廠內測試機器人產品性能。 新華社
●2月18日,工人在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智能製造工廠內測試機器人產品性能。 新華社

●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中自科技的工商業儲能生產線和落地項目。 香港文匯報湖北傳真
●中自科技的工商業儲能生產線和落地項目。 香港文匯報湖北傳真

●中自科技負責人陳羅倩雯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 香港文匯報湖北傳真
●中自科技負責人陳羅倩雯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 香港文匯報湖北傳真

  應對外部經貿環境惡化 主動調整產業鏈供應鏈

  中央日前召開民企座談會,恰逢在中美新一輪貿易戰升級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過去幾年,應對外部經貿環境惡化,內地民營企業主動調整產業鏈和供應鏈,對內以自主創新為抓手實現自身產業升級,對外主動出海「走出去」。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帥、盧靜怡、任芳頡 武漢、廣州、北京報道

  政府為民企「出海」護航 粵商「加碼」布局全球

  廣東民營企業正在成為「出海」主力軍。從單純的產品出口到產業鏈的全球布局,廣東企業正在邁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數據顯示,在廣東上市公司中,超過六成企業開啟了海外版圖,出海公司數量及境外業務收入規模均位居全國第一,主要集中在電子、汽車、家電、新能源等行業。中央日前舉行民企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這場高規格座談會釋放出中央一如既往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強烈信號,也讓廣東企業對「產業鏈出海」信心倍增。

  京信通信集團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無線通信企業。「我們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布局,海外收入佔總體收入的一半以上。 」該公司高級副總裁李學鋒告訴香港文匯報,「特別是在歐美和亞太地區,我們已經建立了穩固的市場份額。今年我們會繼續加大對國際市場的投資,推動產品和技術的本地化。」

  多層面支持 競爭更有底氣

  儘管國際環境錯綜複雜,李學鋒仍然對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表示,一方面,面對近年來國際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公司主動調整戰略,圍繞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進行全球布局,特別是在海外高端市場的拓展上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國家近年來在推動企業「走出去」方面提供了多層面的支持,從金融服務、政策對接到司法援助,都在為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李學鋒以其公司在巴西的專利訴訟案為例稱,公司曾在當地遭遇了專利封鎖的挑戰,但通過中國政府的法律援助和政策支持,最終成功贏得案件。「以前很多民營企業在出海時擔心自身實力不夠強,面對複雜的國際市場容易受制於人。但現在,我們看到政府在各方面的積極支持,包括提供全球化的法律諮詢、鼓勵企業利用國際貿易規則來維護自身利益等,讓企業在海外市場競爭時更有底氣。」李學鋒還表示,除了政府支持民營企業出海外,內地的營商環境亦不斷提升改善,為民營企業做大做強自身產業提供了堅實支持。他指,公司總部所在的廣州,營商環境對民企非常友好,特別是黃埔區的政策和服務,給企業在融資、政策對接方面提供了很多幫助。

  盼民營科企稅率再降 撐科創政策加速落地

  「91科技集團的創業故事,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找準時代風口,順勢而為。」全國工商聯執委、青委會主席團成員兼秘書長、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告訴香港文匯報,他當時選擇的創業風口就是金融科技。爺爺、父母都在銀行系統工作,讓許澤瑋從小就深刻體會到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貸款之難。由此,許澤瑋希望打造一個平台,像中介一樣,幫助中小企業輕鬆遴選適合的金融產品或服務。

  2011年,許澤瑋9月決定創業,10月獲得經緯的投資,11月完成公司註冊。「相比老一輩企業家,我們的第一桶金來自投資機構,創業環境也非常好,這要感謝國家,感謝時代,給予我們這麼多機會。」許澤瑋感慨道。不過,許澤瑋2013年進行第二輪融資時則不太順利了,一年半被167家投資機構拒絕過。

  作為一位親身經歷過融資難的創業者,許澤瑋深知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之不易。許澤瑋呼籲政府進一步放寬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限制,降低融資門檻,鼓勵更多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加大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推廣力度,允許科技企業以知識產權作為抵押物進行融資;繼續實施並優化對科技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如降低企業所得稅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以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此外,他還希望政府能設立更多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資基金,特別是針對初創期和成長期的企業,以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

  進一步解決融資問題

  當前,民企科創環境整體呈現積極向上的態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特別是在科技創新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然而,融資難、融資貴、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依然存在。許澤瑋希望政府能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能夠真正惠及民營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議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鼓勵和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自主創新實現量產 告別「卡脖子」受制於人

  「創新是我們擁有競爭優勢的核心所在,貫穿企業從誕生到今天。」在內地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中自科技是一家新型儲能製造企業,該公司負責人陳羅倩雯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創新發展離不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儲能行業相關的高性能芯片在中國已實現量產,相關技術服務能夠得到迅速響應,令國內產業鏈日趨完善。與此同時,為應對關稅壁壘,主動出海將業務擴展到「一帶一路」國家等更多市場。

  新型儲能製造業以新型電池等蓄能產品和各類新型儲能技術為主要領域,也包括電力電子器件、熱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統等的生產製造。在政策機制和市場驅動下,內地逐步建成規模最大、品類齊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儲能產業體系,佔據了全球最大的市場份額。

  陳羅倩雯介紹,中自科技近年每年研發投入資金近億元,努力推動科技創新。創新發展離不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陳羅倩雯說,國內儲能產品在模塊化等技術領域已經很先進,產業鏈配套完整齊備,如果放在七八年前,產業上游的芯片一旦被國外突然「卡脖子」,中下游就很容易受制於人。經過這些年自主創新,儲能所需的監控節溫技術等領域的高性能芯片在中國實現量產,而且性價比高,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在供應鏈方面,國內的技術服務響應速度快,我們有什麼技術需要支持,很快就能得到響應。也因為供應鏈可靠,我們的定製化服務可以非常靈活,根據客戶的需求,及時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這是國外同行企業所沒有的優勢。」

  AI大模型加持 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另外,當前AI賦能千行百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入大模型,實現「智慧化」躍升。陳羅倩雯指出,AI大模型在儲能行業有非常大的創新應用前景,比如,歐洲許多國家是動態分時電價,電價每小時甚至是每15分鐘都會變一次,如果有 AI大模型加持,企業就能夠更精確地去「捕捉」電價,以及應對氣候、政策等方面影響因素,「在對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反應,提高整個解決方案的效率。」

  陳羅倩雯還介紹,現在歐洲的光伏、風能等設施已經建了很多,然而它的電網消納不了那麼多電,新能源併網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造成電網不穩定,需要儲能來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借助AI大模型能更容易調節平衡電網壓力。這為儲能行業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陳羅倩雯指出,當前儲能行業的產品面臨同質化問題,由此引發價格戰。要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需要政府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供需對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差異發展、適度競爭的產業體系。不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企業都要多交流合作,把生態圈建立起來。希望國內行業組織、協會等發揮協調作用,防範出口領域惡意競爭,共同維護中國品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