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風景】港漫《風雲》再起舞
呂書練
剛寫完國家歌劇舞劇院的《李白》,上周又看了從劇情、編舞到舞美設計都風格迥異的《風雲》。這是香港舞蹈團首演於2014年的舞劇,時隔十年,此次第三度重演,最大特色是,多媒體技術在舞美設計上的充分運用,透過燈光投影、電音配樂、水池舞台等,立體地呈現了風起雲湧的武俠世界場景及武林爭霸的血腥氣氛。
這是首部改編自港漫武俠巨著的舞劇,同名漫畫由當時得令的漫畫家馬榮成執筆,風行一時,自1989年開始連載至2015年,共分3部,人物眾多,個個形象鮮明。面世以來,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電子遊戲、電視劇和動畫等。這齣1小時45分鐘的舞劇則取材自第一部內容,編導楊雲濤芟繁就簡地聚焦於5個角色和一個12人殺手組織上,主題圍繞着天下會幫主雄霸與其兩位入室弟子步驚雲和聶風(合稱「風雲」)之間展開。
與《李白》偏重抒發情懷、富於詩意不同,《風雲》着墨於恩怨情仇,故事性較強——因為泥菩薩一句「成也風雲,敗也風雲」的批言,野心家雄霸對兩位徒弟起了疑心和戒心,伺機除掉。但其養女孔慈自小跟風、雲長大,情若兄妹,但在二擇一中徘徊。雄霸看穿這層三角關係,處心離間兩位弟子,令二人決裂,卻釀成女兒慘死的悲劇。3人陷入悔恨中,最後在本來與世無爭的高手無名出山引導下,風雲聯手擊退雄霸,並猶如無形的風和浮游的雲般消失於武林……劇情中有少男少女的純真之愛,有三角戀的情慾糾纏,有猜疑嫉妒導致的決裂、決鬥、復仇等衝突元素,充滿戲劇張力,加上鄭丹瑞畫龍點睛式的聲演敘述,以及藝術科技營造的立體場景和風嘯音效,使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也為之牽動,甚具可觀性。
「風雲」既是劇名,也是兩位主角名字的簡化合稱,更隱喻武林爭霸、血腥殺戮造成的後果。所以,舞台上不時出現「風雲」景象和意象,包括以射燈形成的長劍在空中浮游,畫外傳來如風般的陣陣呼嘯等。在首幕的武林紛爭和少年習武中,一隻巨大的手從上向下伸來,時現時隱,象徵雄霸對弟子乃至武林的無形操控。同門兄弟步驚雲和聶風在水池上決鬥也令人聯想到武俠電影或電視劇中的場面。
中國武術通過劇中各武林高手而盡情施展,並與本為同源的中國舞交織,形成剛柔並濟、陰陽相調之效,體現了中華神傳文化的獨特美學,可謂該團「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成功落實吧。可以說,這次重演的《風雲》乃港漫元素、中華文化和藝術科技一次美妙碰撞,武舞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