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解散是歷史必然

  李梓敬 立法會議員

  曾經是「泛民」最大勢力的民主黨,昨晚宣布解散,這是其長期勾結外部勢力、參與違法活動、破壞香港法治與社會秩序的必然結果。該黨雖以「民主」為名,實則與民主價值毫無關聯,長期掛着「監察政府」的招牌,實際上卻成為外部勢力的政治代理人,屢次藉「民意」之名行破壞之實。民主黨與反中亂港分子沆瀣一氣,公然挑戰國家主權與安全,其行為不僅損害香港的根本利益,更嚴重影響市民的福祉。

  回顧歷史,民主黨的激進化早有端倪。2014年非法「佔中」運動期間,該黨多名成員積極參與,逐漸與激進勢力站在同一陣線,將香港推向動亂邊緣。到了2019年修例風波,民主黨議員更變本加厲,不僅在街頭為暴徒打掩護,阻礙警方執法,甚至長期利用立法會和區議會,阻撓政府施政,嚴重破壞香港的法治與社會穩定。許智峯、林卓廷等人更被揭發在騷亂中發揮組織與策劃作用,試圖顛覆特區政府的管治。

  為虎作倀 棋子變棄子

  在香港選舉制度完善後,民主黨對選舉的態度更暴露了其反對派本質。2021年,羅健熙與前主席劉慧卿等人開始散播「選舉無用論」,試圖削弱香港的憲制秩序。同年9月,當美國媒體抹黑立法會選舉時,羅健熙等人立即配合,阻止黨員參選,甚至向尋求民主黨支持的黨外參選人發出長達6頁的「問卷」,要求對方承認一系列反政府訴求,以政治審查的方式操控選舉。這種行為不僅違背民主黨自身所宣稱的「民主原則」,更直接證明其已完全淪為外部勢力的工具。

  民主黨的內部分裂與衰落亦是不爭的事實。自羅健熙接任主席後,該黨由立法會第一大黨淪為議席「清零」,但他不僅沒有反思,反而揚言要將民主黨轉型為「壓力團體」,甚至多次撰文唱衰香港,抹黑完善後的選舉制度。這種不負責任的領導,使民主黨內部早已四分五裂,黨員紛紛流失,組織陷入崩潰邊緣,與其說是主動解散,不如說是自然消亡。

  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資助香港反對派逾4.6億港元,其資助模式與在烏克蘭、格魯吉亞策動「顏色革命」的方式如出一轍。而近期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被揭露長期從事顛覆活動,民主黨在此敏感時刻解散,這種「同步性」顯然不是巧合,這也再次證明香港的反對派並非真正代表市民利益,而只是外部勢力的棋子。

  撥亂反正 香港恢復繁榮穩定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民主黨的歷史角色實為負面教材。該黨在立法會內惡意「拉布」,拖延多項民生議案,直接導致2016至2020年間香港的重大工程項目延誤率飆升68%,公屋輪候時間突破6.1年歷史高位。此外,該黨在議會內部享受公帑資助時,卻頻頻策劃抗議行動,誤導市民對政府政策的理解,甚至煽動違法,鼓吹「違法達義」的危險論調,使社會分裂進一步加劇。2019年,香港的青年犯罪率飆升42%,與民主黨大力推動的激進政治氛圍密不可分。隨着該黨消亡,社會已回歸理性、穩定。根據教育局的數據,2023年學生參與國民教育活動的人次較2018年增長三倍,而社區組織「地區關愛隊」亦在半年內成功調解過千宗鄰里糾紛。

  對於所謂「政治打壓」的論調,事實是最有力的反駁。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市民的合法權利不但沒有受損,反而受到更充分保障。司法機構依法審結「35+」串謀顛覆案,彰顯法治正義;2023年公眾集會申請通過率創十年新高;IPO排名重回全球第四,顯示國際資本對香港法治環境的信心。這些事實充分證明,只有清除反中亂港勢力,才能真正實現更高質量的法治與自由。

  民主黨的退場既是法治的勝利,更是人心的選擇。在新的政治秩序下,香港不僅不需要民主黨,更不允許類似組織再度興風作浪。該黨的消亡,恰恰為香港由治及興掃清障礙,讓社會擺脫長期以來的政治內耗,真正步入穩定繁榮的新時代。站在由治及興的新起點,我們堅信,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徹底告別政治亂象的香港,必將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