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藝術家劉蘭芳:曲藝傳承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評書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劉蘭芳,自幼與曲藝結下深厚情緣。她有着60餘載的藝術生涯,成就豐碩。近日,在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劉蘭芳就評書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現狀、傳統曲藝海外傳播等主題,進行了獨到闡述。
劉蘭芳表示,近年評書的傳承形勢較以往有很大程度改善。「隨着越來越多的曲藝學校設立,以及著名演員馮鞏等人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曲藝傳承人開始成長,承擔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 」她強調,曲藝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各項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國家層級的財政補貼以及大力宣傳之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支持自己的孩子從事評書等曲藝事業。」隨着新鮮血液的不斷輸入,評書藝術也開始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曲藝與網文交融 踏入評書新紀元
當下網文產業興起,評書藝術與這一新興文化現象亦曾多次融合,劉蘭芳也曾錄過由網文《新斗羅大陸》改編的評書。她說:「網文作品的想像力非常豐富,但採用的手法實際上就是古代說書的手法。就個人來說,我每天抽出大量時間閱讀網文,就是為了把握住這種流行趨勢,以便在新形勢下推動評書技藝的傳承。 」在她看來,我們需要高雅的藝術,也需要通俗易懂的藝術,但這些都需以宣傳正能量為前提。「中國講究氣節,希望網文作者能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傳播更多正能量。」
當前,中國傳統曲藝的傳承仍然面臨着種種挑戰。對此劉蘭芳認為,現在中國傳統曲藝的傳承形勢雖有所改善,但仍非常嚴峻。「在快節奏時代,年輕人抽不出時間來欣賞評書等傳統曲藝表演,而由於茶館等活動場所逐漸衰落,相對『有閒』的中老年人在白天觀看表演的慾望也沒有過去那麼強烈,這就造成了傳統曲藝表演無人欣賞的局面。 」同時她也表示,隨着國家層面的不斷努力,這一情況也在逐漸改善。「中國為曲藝傳承做了大量工作,現在各地也陸續建起茶館等場所,比如北京大柵欄的相聲園子。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希望通過我們這些人的努力以及國家層面的大力扶持,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喜歡上評書和其他曲藝種類,把老祖宗的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出去,讓世界看到中華文化中璀璨輝煌的部分。」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