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如流提速提效加快公屋流轉
申訴專員公署公布了就房屋署和房協收回、翻新及重新編配公屋單位安排的主動調查行動報告,並提出了19項改善建議。本屆特區政府切實精簡編配程序、加強打擊濫用公屋,大大提升了公屋流轉的速度,令公屋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下跌至6年新低。對申訴專員公署的建議,房屋署和房協都迅速表示接納和積極改善,體現了從善如流、提速提效的施政新風。隨着公屋流轉措施陸續落實,市民「上樓」速度相信能夠愈來愈快。
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首先肯定了現屆政府努力不懈增加房屋供應和着力打擊濫用公屋,取得了積極成效。根據房屋署數據,2023年收回的公屋單位多達1.5萬個,較過往每年約1萬個多出55%,顯示流轉速度有所加快。最新的數據更顯示,公屋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已經縮短至5.3年,這是6年來最低的紀錄,行政長官李家超更表示有信心任內將輪候時間降低至4.5年。這一成果令人振奮,讓市民看到了特區政府工作的實效。即使如此,仍有一些單位因租戶原因空置,無法及時編配給有需要的家庭,導致公屋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為此,申訴專員公署主動展開調查,旨在找出問題所在,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方案。
調查報告指出,房屋署及房協每年均會收回大量公屋單位,如租戶購買私人物業、資助出售房屋、遷入安老院舍、不幸離世或自願退回等。然而,在收回、翻新及重新編配這些單位的過程中,存在諸多效率不高的問題。例如,房屋署過去兩年平均需要約12天完成收回單位至重新編配給新租戶的程序,而新租戶入住則平均需要76天,即大約兩個半月。房協的情況更不容樂觀,平均需要47天完成收回至重新編配的程序,新租戶入住則需近三個月。
面對這些問題,申訴專員公署提出了19項具體的改善建議,旨在全方位提升公屋流轉速度。這些建議包括改善獨居租戶離世後收回單位的程序、優化遷出單位騰空交回的處理程序、縮短翻新工程時間、提升電腦系統數據處理能力等。這些建議不僅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還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提供了預防措施。
值得一讚的是,房屋署及房協對申訴專員公署的建議給予了高度重視,並迅速表示接納全部建議。這一態度體現了有關部門對市民關切的回應,彰顯了急民所急的施政理念。事實上,本屆特區政府在提升公屋流轉速度方面做出不少努力。例如,去年修訂「空置單位翻新津貼」計劃,讓更多租戶可以選擇領取翻新津貼而提前入伙,以加快單位流轉;推出舉報濫用公屋獎勵制度,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監督;檢視現行收回公屋單位的程序,研究縮短翻新單位的效率等。這些措施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日前更表示,正在收集數據和制訂各種方案,研究今年10月落實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包括調升富戶租金和降低遷出門檻等。這反映特區政府加快公屋流轉速度的措施仍然陸續有來。
解決基層住屋困難一直是現屆政府重要的施政目標,有關部門切實覓地建屋,全力提量、提速、提效、提質,成績有目共睹。在政府、市民以及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公屋流轉速度一定會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更多基層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