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點燈
荷夜
屏山鄧氏舉行點燈儀式,慶祝族內添丁。據聞當地已有七八十年沒在鄧氏宗祠舉行這項儀式,鄧氏族人成立小組,希望可以推動傳統文化復興,也希望點綴日漸淡靜的過年氣氛,凝聚鄉情,所以在今年正月十二日舉辦點燈儀式。
點燈儀式表達了族人對初生嬰兒的祝福,祈盼子孫昌盛綿延,生活美滿。某些宗教會為新生嬰兒舉行洗禮,港人添丁,親友會派利是或送嬰兒衫褲鞋襪,祈盼嬰兒快高長大,背後的意義是一樣的。點燈儀式也可維繫族人感情,人會懷舊,是出於情感需要,古舊的禮儀正可喚起潛藏內心的鄉愁,成為族人間感情的紐帶。
然而,鄉村文化復興恐怕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經歷工業化和城市化,鄉村村民與外界接觸日多,每每出外打工,又或移民海外,日漸淡忘傳統習俗。好像今次鄧氏久未舉行的點燈儀式,族內沒有文獻談及,搞手要參考硬資料,並向其他村落請益,花許多氣力才把事情辦好。
文化復興必然涉及傳承與創新。一些古舊的禮俗延襲千年,仍有魅力,然而,當代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和社會劇烈的變遷,保存舊文化之際,必然有一番整合,故此創新也是必要的。正如錢幣是古老而有價值的事物,但也有換新鈔這回事,舊文化須歷久常新要順應時代,不能一成不變。
這次屏山點燈,亦有新猷,例如過往點燈用紙燈,這次就用兩盞宮燈,以免紙製品容易燒着。不過,筆者更注重的是在營造氛圍、優化儀式上的新猷。儀式亦有如一場戲景,如可激發觀者的想像,則更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