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的今天與明天 ❶/深港升級中試平台 壯大機器人產業

  上圖: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是河套深圳園區內建設好的中試平台之一。\大公報記者胡永愛攝;下圖:晶泰科技牽頭建設的智能化自動化藥物發現中試平台中,機器正在進行智能自動化工作。\受訪者供圖
  上圖: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是河套深圳園區內建設好的中試平台之一。\大公報記者胡永愛攝;下圖:晶泰科技牽頭建設的智能化自動化藥物發現中試平台中,機器正在進行智能自動化工作。\受訪者供圖

  「我們建設了行業內首個礦山機器人的中試體系。」中煤科工機器人公司負責人表示。宇樹智能機器人在央視春晚的表演讓全球驚艷,作為具身機器人研發「尖子」的深圳,於河套深圳園區建立一系列「立足深港、面向國際」的中試平台,助力科研成果從高校走進企業、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跨越科技成果轉化「死亡之谷」,壯大機器人產業。

  特首李家超總結夏寶龍主任的指導和意見,強調以創造創新推進深港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便利園區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學者向大公報表示,河套深圳園區中試平台可充分利用河套「一區兩園」的優勢,接入國際網絡進行研究與測試,拓展全球商機。在這一過程中,香港「超級聯繫人」優勢將進一步彰顯,河套合作區「兩制」之利進一步釋放,有效提升灣區創科動能。\大公報記者 胡永愛深圳報道

  2023年8月,國務院印發《深圳園區規劃》,明確「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的發展定位,提出要加快實現從研發到工程化的中試轉化,打造國際一流中試轉化服務平台。2024年6月,河套深圳園區舉行10家中試平台的集中揭牌儀式。去年12月,廣東省新型光電材料與成像器件中試平台啟動。這些中試平台立足深港,面向國際,旨在通過中試帶動一批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成果落地,為大灣區建設持續產生高質量的科技創新供給。

  大灣區創新 引領行業標準

  當前,河套深圳園區已授牌建成4個中試平台,其他6個在擬籌建中的2個已經啟動建設。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下稱《深圳規劃》)後僅一年半時間,中試平台集聚落地,彰顯河套深圳園區創科魅力。這些中試平台建成後的測試標準如何規範、接軌國際?企業經中試進入量產後的供需如何對接、精準落子?

  走進位於河套深圳園區的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基地,陳列着大大小小、應用於各類工業場景的機器人:輔助作業機器人、掛軌巡檢機器人、偵查救援機器人、消防機器人……這個「上天入地」的機器人世界,展現大灣區創科實力。

  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是依託於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代表性中試平台。由過去的自由發展、各廠家在現場自行測試,到如今在中試平台進行標準規範測試,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已孵化20餘款煤礦機器人產品。「我們建設了行業內首個礦山機器人的中試體系,並引領了煤礦機器人行業標準化和規範化。」中煤科工機器人公司副總經理王雷表示。

  王雷認為,中國以礦山為代表的重工業能源行業發展,已度過機械化、自動化階段。「剩下的這類技術攻關,都要求更高質量、高精度,這些頗具難度。」其中最困難的是機器人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傳統理解中的中試,是將環境模擬出來後,進行元器件和機器的可靠性測試。現在,我們是結合深圳人工智能產業先進的特點,與香港高校、海外團隊進行大量人才引進,對機器人的具身與智能能力進行中試測試。唯有如此,機器人才能融入各個行業,真正解決問題。」

  河套化合物光芯片中試平台,依託深圳市嘉敏利光電有限公司、河套人工智能終端測試中試平台,依託中關村硬創空間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新型光電材料與成像器件中試平台,依託於南方科技大學……與河套深圳園區共同建設這10個中試平台的企業與高校,均在行業內有着先進的技術與優勢資源。

  一體化開發 接軌國際標準

  打經濟仗,要靠企業家。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劉雪菲說:「以新加坡生物醫學領域為例,新加坡生物醫學研究理事會下屬的中試平台,針對生物醫藥產業需求制定嚴格測試標準和規範,建設過程中,政府通過制定科技發展戰略和政策,引導市場資源投入其中,充分體現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原則。」

  哪邊的做法好,就用哪邊的做法。河套發展定位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一區兩園」協同發展。劉雪菲建議,河套深圳園區內的中試平台應利用河套合作區優勢、積極接入國際網絡,與全球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合作研究與測試,秉持協同聯動、開放共享的理念,並且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定製化中試服務,因地制宜、形式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