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文:成為新聞系學習個案

  圖:李家文表示,反電詐系列報道很值得年輕記者學習。
  圖:李家文表示,反電詐系列報道很值得年輕記者學習。

  「這是新聞系一個很好的學習個案,值得年輕記者學習。」香港新聞聯常務理事、樹仁大學助理副校長李家文博士表示,《大公報》的反電詐報道,是記者作不同嘗試很好的機會。有關報道對年輕人有很大鼓勵,讓他們更了解記者作為「無冕之皇」的使命。她坦言,現在的年輕人做兩、三年便會換一個行業,而實地採訪可讓年輕記者了解新聞真正的價值,可以將有關個案帶到本港各大學院校作研討會主題、分享及討論,讓年輕的記者作為參考,「這次真的很值得,而且幫助了中國人。」

  傳統媒體比自媒體靠譜

  李家文指出,《大公報》的報道在國際間形成很大影響力,是十分有價值的新聞,「你看市民都不敢去泰國了」。她又表示,在網絡世界,部分自媒體亦會作採訪報道,但外人看只會認為:「你們可能去玩。」網上有不同的報道及片段,但《大公報》是傳統媒體,同時採取創新的手法派記者親身到現場採訪,相關資料更真實可靠,「大公報寫的東西不會錯,比自媒體要靠譜。」

  李家文提及,現時做調查報道較以往相對困難,「做完也要看是否適合傳播」。她認為現在新聞界仍在慢慢摸索。其實反電詐報道是很好的國際新聞案例,相關資料其實可透過外國通訊社取得,為何香港記者要親身往當地採訪?這是因為希望利用香港人或華人的角度去傳播相關新聞。她認為,到電詐當地採訪存在極大風險,背後必須有強大的支持,記者在前線採訪,除了家人擔心,領導亦頂着相當大的壓力。她希望日後可將有關系列剪輯成紀錄片、書籍或回顧,可以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個案。\大公報記者 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