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走進吉林 了解老工業基地轉型

2月13日至19日,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北京聯絡部舉辦的「與國同興吉林行─內地高校港生國情考察團」研學活動在吉林省成功舉行。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北京、天津、山東等3省市12所高校的28位香港學子參與。活動中,學生們參觀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長白山自然資源保護區、吉林機器局舊址、長春電影廠舊址博物館等地,通過實踐考察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回顧歷史、緬懷先烈、了解吉林的老工業基地轉型和生態文明,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學子們表示,立足香港,放眼全國,到處都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廣闊舞台。希望能夠通過自身努力,為國家的未來貢獻力量。\大公報記者盧冶、林凱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北京聯絡部副主任張有才表示:「愛國愛港是港人的光榮傳統,體現了我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香港這片土地的深情眷戀。」他說,希望廣大內地港生準確把握「一國兩制」的核心要義,充分認識到只有國家繁榮昌盛,香港才能更加美好。「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應以國家利益為重,以香港的長遠發展為念,成為愛國愛港的中堅力量。」
面向學子 舉辦四場主題講座
「與國同興」內地港生考察團此前已舉辦四屆,吸引共計120名優秀內地港生赴北京、陝西、吉林考察學習。此次活動在吉林省港澳事務辦公室大力支持下舉辦。除了參觀,學生們還參與四場國情主題講座。包括吉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雜誌社副總編孔愛菊的紅歌講座,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教授仲海濤的東北抗聯精神主題講座,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社會工作部原部長楊茂的香港區情主題講座,以及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王雪雁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主題講座。
活動中,來自清華大學的學生俞厚澤表示,此次的課程深入探討了「一國兩制」的精神、意義內涵、歷史發展和由來,「我了解到它不僅是階段性的政策,而是一個長期且重要的制度。香港和澳門作為通往世界的窗口,在中國的發展格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參觀一汽集團 體會「智造」前景
在參觀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和中國中車集團後,山東大學微電子工程專業學生羅成均對吉林省工業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他表示,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省正在積極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在高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汽紅旗的新技術,包括升降系統、車機控制系統和輕量化材料的應用,「展現了中國製造業走向『智造時代』的廣闊前景。」
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十四年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艱苦鬥爭中形成的。仲海濤的「與國同興」東北抗聯精神主題講座中,結合大量歷史史料,通過視頻、圖片、實例深刻再現了東北抗聯艱苦卓絕的鬥爭史。
「以前對抗聯的了解主要來源於高中歷史課程,這次吉林之行讓我更直觀地了解了這段歷史。」來自南開大學的路雅心同學說,「看到那些真實的圖片和史料時,心情變得很沉重。我深刻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革命先烈的犧牲之上的。特別是,很多烈士其實和我們年紀相仿,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學習他們勇於擔當、為理想和國家奮鬥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