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我待/加快建新醫學院 提升香港競爭力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見記者時強調,特區政府在思想方面要進一步改革破局,牢記「時不我待」的緊迫性。香港社會各界深表認同,連日來本港政、商及專業界人士紛紛從不同方面就提速提效謀發展提出具體建議。
有醫療界人士關注設立香港第三間醫學院的推進情況,他們認為,新醫學院的設立是香港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應對醫療需求的關鍵舉措,呼籲政府堅定改革決心,加快創科與教育結合,為香港未來醫療發展注入新動力。\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實習記者胡龍逸
去年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支持成立第三間醫學院,市民熱烈歡迎。目前本港科大、理大、浸大等高校都在全力爭取。但有報道稱預計今年上半年才能完成意見收集,年底才有決定,醫學院計劃並無明確的時間表。
倡「貨櫃教室」模式盡快招生
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表示,新醫學院為港人熱切期待,政府應堅定改革決心,嚴格按照建設時間表推進,爭取提速、提效。在北都大學城及教學醫院建設落成前,他建議新醫學院可借鑒香港中文大學「貨櫃教室」模式,通過租賃場地、臨時使用其他醫院作為教學醫院等方式,保障教學順利開展,以特事特辦的原則,盡快招收首批醫科生,讓新生力量早日服務大眾。這不僅能夠紓解民眾長時間候診之苦,更能紓緩本地醫療系統對政府財政的沉重壓力。此外,胡定旭指出,在選定第三家醫學院的承辦學校時,應綜合評估該校醫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他還期待新醫學院能夠融入AI技術,做到「AI擁抱醫療,醫療擁抱AI」,借助科技提升醫療效率,減輕對人手需求的壓力。
可按國際院校排名取捨
「人才的融合和國際教育樞紐的建設是香港建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第三間醫學院必須盡早作決定並推進,加快創科和教育雙結合的速度,發揮協同效應。」香港內地經貿協會會長黃炳逢說,其實按國際院校排名作出選擇及決定一點不困難,就如人才計劃一樣,把技術問題及競爭問題擺在發展戰略之前並不符合高速發展的形勢,將來高端醫療教育的需求及發展趨勢明顯不過,根本不用擔心新醫學院構成競爭,反而是加強香港的整體優勢,不應該為了保護既有院校利益而控制良性競爭,何況新醫學院還有不同質競爭的優勢。「有了戰略眼光和定立,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不能畏首畏尾,諱疾忌醫!」
發展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設立第三家醫學院對於解決香港重大民生問題具有深遠意義。」「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同樣一針見血地指出,去年的施政報告指出,為增加醫生,並配合香港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並在牛潭尾預留土地,發展新醫學院校舍及新綜合醫教研醫院。他強調,成立第三所醫學院對本港未來的醫療服務發展非常重要,因此應該加快推進該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