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港生北上吉林 學習抗聯精神緬懷先烈 「冀成為兩地文化交流橋樑」



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北京聯絡部舉辦的「與國同興」吉林行—內地高校港生國情考察團研學活動2月13日至19日在吉林省舉行。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北京、天津、山東等3省市12所高校的28位香港學子參與,通過實踐考察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幫助香港學子更好地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冶、林凱 吉林報道
據悉,「與國同興」內地港生考察團已舉辦四屆,分別赴北京、陝西、吉林考察學習,吸引共計120名優秀內地港生參加。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北京聯絡部副主任張有才表示,愛國愛港是港人的光榮傳統,體現了我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香港這片土地的深情眷戀。希望廣大內地港生準確把握「一國兩制」的核心要義,充分認識到只有國家繁榮昌盛,香港才能更加美好。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應以國家利益為重,以香港的長遠發展為念,成為愛國愛港的中堅力量。
此次活動在吉林省港澳事務辦公室大力支持下舉辦,吉林省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鄭剛與學生們親切交流互動。活動中,學生們先後去了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長白山自然資源保護區、吉林機器局舊址、長春電影廠舊址博物館等地,參觀了吉林的工業基礎和生態文明,還參與了四場國情主題講座。講座內容包括退休音樂教師孔愛菊所作的「紅歌唱響新時代 青春奮進新征程」紅歌講座,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教授仲海濤的「與國同興」東北抗聯精神主題講座,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社會工作部原部長楊茂的「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和內地港生發展新機遇」講座,以及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王雪雁的「與國同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主題講座。
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超過1.8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5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在「一國兩制」新階段下內地港生大有作為。香港青年是「一國兩制」事業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近年來,隨着中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加快,各種便利香港青年在內地升學的政策不斷出台,為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走進老工業基地見證「中國智造」
來自清華大學的學生俞厚澤表示,此次的課程深入探討了「一國兩制」的精神、意義內涵、歷史發展和由來,讓他對這一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了解到它不僅是階段性的政策,而是一個長期且重要的制度。香港和澳門作為通往世界的窗口,在我國的發展格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別是在國際關係緊張時,香港能作為服務我國發展和對外交流的平台。」
從這次的學習中,俞厚澤看到了香港和澳門的長遠價值。他表示:「我學習的是經濟金融專業,計劃畢業後會回到香港從事金融行業。我認為這是我對國家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有效途徑。」
在參觀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和中國中車集團後,山東大學微電子工程專業學生羅成鈞對吉林省的工業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加深了他對「智能製造」未來發展的期待。他表示,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吉林省正在積極推動傳統工業向新一代工業轉型,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羅成鈞提到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紅旗品牌展出的新型技術,包括升降系統、車機控制系統和輕量化材料的應用,這些突破展示了吉林省在製造業領域的創新。「吉林省的工業正在逐步實現從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的轉型,展現了中國製造業走向『智造時代』的廣闊前景。」羅成鈞說。
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十四年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艱苦鬥爭中形成的。「與國同興」東北抗聯精神主題講座中,仲海濤結合大量歷史史料,通過視頻、圖片、實例深刻再現了東北抗聯艱苦卓絕的鬥爭史,回顧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最令人動容的重要篇章,他表示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入學習東北抗聯革命歷史,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對於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參觀長影舊址感受電影發展歷程
「以前對中國抗聯歷史的了解主要來源於高中歷史課程,那時候只是粗略地學習了一些基礎知識。這次吉林之行讓我更直觀地了解了這段歷史。」東北抗聯精神主題講座後,來自南開大學的路雅心同學說,「看到那些真實的圖片和史料時,心情變得很沉重。我深刻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革命先烈的犧牲之上的。我特別注意到烈士名單上的名字和他們的事跡,很多烈士和我們年紀相仿,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學習他們勇於擔當、為理想和國家奮鬥的決心。」
提及烈士趙一曼時,路雅心動情說道:「她作為一名女性,在面對嚴酷的考驗時,儘管內心痛苦,卻始終堅守信念,不洩露國家秘密。她的堅強和偉大情感讓我深受感動,也給了我為祖國發展繼續前行的力量。」
活動中,學生們參觀了長春電影製片廠舊址、吉林省滿族醫藥博物館、長春市天定山冰雪項目等,從電影藝術、民族醫藥和冰雪文化等方面,深入體驗了吉林特色。
作為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承載了幾代中國人的光影記憶。港生們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近距離感受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中國傳媒大學學生黃泳銘在參觀後感慨道:「長影不僅是中國電影的發源地之一,更是中國文化的縮影。在這裏,我看到了老一輩電影人的奮鬥精神,也感受到了電影藝術在時代變遷中的傳承與創新。」
據悉,長春電影製片廠自1945年成立以來,創作了《白毛女》《英雄兒女》等一大批經典影片,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近年來,長影在傳承經典的同時,積極探索電影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推動了吉林乃至全國電影文化的繁榮。
在吉林省滿族醫藥博物館,博物館內陳列的珍貴藥材、古籍文獻以及傳統製藥工具,讓港生們大開眼界。吉林省作為滿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近年來在滿族醫藥的保護與傳承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推動了民族醫藥的現代化發展。
黃泳銘在採訪中表示:「這次吉林之行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看到了吉林在電影和醫藥領域的成就,更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作為在內地求學的香港學生,我希望未來能成為兩地文化交流的橋樑,讓更多人了解吉林,了解祖國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