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首推虛資路線圖 准做孖展質押借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ASPIRe」路線圖
「ASPIRe」路線圖

  幣圈:利增衍生產品刺激交投 吸引主流公司來港

  香港正致力發展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適逢世界級幣圈盛事Consensus香港大會2025一連三日在港舉行,在全球逾8,000名來自加密貨幣及Web3等行業參與者聚港之際,香港證監會昨首度公布備受行業期待的虛擬資產路線圖「ASPIRe」,當中劃分為五大支柱共12項主要措施,最矚目的包括將探討與證券市場風險管理保障措施相銜接的虛擬資產孖展融資要求;允許質押和借貸服務;以及制定加密貨幣場外交易(OTC)及託管服務的發牌制度。市場認為,新措施有利本港持牌交易平台推出更多新產品及刺激成交量,而明確的規範亦有助吸引幣圈主流公司來港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黎梓田

  證監會公布的「ASPIRe」路線圖的五大支柱,分別為連接 、保障、產品、基建和聯繫;五大支柱之下共有12項主要措施(見附表)。其中,在「產品」項目中,提出探討專業投資者專屬新幣上市及虛擬資產衍生產品交易的監管框架、探討與證券市場風險管理措施相銜接的虛擬資產保證金融資要求,以及考慮在明確的託管和營運準則下允許質押和借貸服務。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昨早在Consensus大會上表示,衍生性產品只向專業投資者開放,而孖展融資亦只會向某些客戶提供。

  港准許交易幣種少 影響交投

  本港首家獲證監會發牌的數字資產平台OSL集團執行董事及法規事務主管刁家駿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數字資產市場正處於迅速發展階段,相關的衍生產品不斷增加,市場瞬息萬變。現時市場上對質押、孖展融資服務以及其他虛擬資產衍生產品有一定的興趣和需求。他指,路線圖的發表,反映政府對虛擬資產行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視,特別是在確保行業財務健康與可持續性方面,「只有企業整體具備盈利能力,行業才能在穩健的基礎上持續成長,從而為香港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的競爭力作出貢獻。」

  香港立法會議員兼Web3虛擬資產發展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吳傑莊歡迎證監會推出虛資路線圖。他指出,本港雖然有10間持牌虛資交易平台,但交易量較高的平台每日成交都少於1億美元,而同類交易所在美國為59億美元,主因本港對持牌交易所的規管相對嚴格,可交易的幣種少。今次路線圖容許一些專業投資者參與更多投資,及讓一些交易平台上架更多產品,以及容許借貸交易,相信可以提高本港虛擬資產的成交額。

  技術快速創新 需及早防風險

  證監會昨表示,去年全球虛擬資產市場的價值超過3萬億美元,並已成為全球金融中一個潛在的變革力量。而交易額去年更超過70萬億美元,估計前2%的錢包地址持有約95%的供應量,另估計機構參與者,即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和企業控制着超過8%的比特幣持有量,推動比特幣交易所交易產品(ETP)等旗艦產品的流動性。然而,零售投資者仍然是關鍵,特別是在新興市場,memecoins(迷因幣)和去中心化平台的投機交易蓬勃發展,凸顯制定監管框架的必要性,以保護脆弱的參與者又不抑制創新。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在大會致辭時也提到,本港正致力建立蓬勃的虛擬資產生態系統,惟技術的快速創新亦伴隨着挑戰,當創新速度超過監管反應,有機會出現「監管空白」而導致重大風險形成,監管機構必須關注投資者保護、洗錢和網絡安全風險。他表示,證監會已發出牌照,並就穩定幣發行人監管進行立法。金管局亦在加速代幣化生態系統發展,涵蓋固定收益、投資基金、綠色金融和貿易金融等領域。他認為,香港作為擁有穩定、可預測、具前瞻性政策及平衡監管框架的市場,對於致力構建Web3未來的創新者和企業,香港絕對是理想之地。

  昨晚證監會網站資料顯示,本港持牌虛資交易平台共10間,申請中的有8間。

  明確規範有利虛資市場發展

  加密資產業界亦十分支持制定明確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Binance(幣安)CEO 鄧偉政昨出席大會時認為,加密貨幣將是金融業的未來,甚至是貨幣的未來。要使其成為主流,必須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儘管早期階段已發現其潛力,早期的採用者或許願意接受不確定性,但要吸引主流公司,必須有明確的規範來保障消費者和界定利益相關者的行為界限。其次,加密貨幣需要機構投資者,與其他資產類別不同的是,加密貨幣一直是由零售市場推動,而非機構。

  同場的加密貨幣公司波場(Tron)創始人、加密貨幣交易所火幣全球顧問委員會委員孫宇晨則表示,火幣非常願意與全球執法機構合作,以打擊非法活動。事實上,火幣凍結大部分非法資金,有些案件公司在幾個小時內已採取行動。他提到,首12小時是最寶貴的黃金時間,而某些競爭對手需要6個月才能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