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目標:持續吸引國際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今年1月新上任的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黃英豪表示,該校將充分利用「兩制」的優勢,持續吸引國際人才及學生,提升國際化水平,以響應特區政府的號召,助力香港建設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
2002年起出任浸大校董會及多個委員會成員的黃英豪,近日接受浸大大學合作發展處專訪,講述該校最新發展。
談到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全球優秀學生的問題時,他強調,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聯通世界」的區位優勢,「我們既是14億人口大國的一部分,同時又保留香港較為獨特的制度,這使得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與世界各國交流,因此,香港相較內地更容易吸納國際人才及國際學生。」
他特別提到,得益於特區政府今學年起將八所資助大學非本地生上限提升至40%,為浸大提供了更多空間招收國際學生,進一步加強校園國際化,更好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這些年,我親身感受到我們這幾任校長和高層在招收國際學生方面做了很多工夫,可以說,現在浸大要去吸引更多(國際)學生,我們是很有底氣的。」
「一校兩園」應對灣區高教新形勢
隨着香港逐漸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在大灣區框架下,高等教育領域正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新局面。作為本港第一所於內地開辦分校的大學,位於珠海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今年已創辦20周年,黃英豪表示,浸大近年的「一校兩園」方針,正是應對灣區高等教育領域新形勢的重要策略,過去20年兩地已打造出良好合作基礎,「現在以我們浸大九龍塘的校園,再加上珠海校園,能夠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範圍則是成倍增加。」
黃英豪說,自己上任後的其中一個主要任務,正正是要進一步加強浸大與珠海UIC校園及合作夥伴北師大的關係,以更好地融入灣區發展大局,為未來發展奠基。
他強調,浸大作為研究型博雅大學,除了在學科領域做得更深更精外,亦希望透過形塑青年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育,讓學生能夠成為有道德水平、對世界有廣闊認識且具備家國情懷的人。當前,大灣區正逐步真正實現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的新局面,為本港學生更全面認識祖國發展,厚植家國情懷提供了良好條件,「希望我們的學生不僅了解自己家在新界、九龍和香港(島),更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不僅實時了解大灣區的發展變化、國家的發展變化,同時也要關注如東盟及世界其它地區的最新動態,拓寬對世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