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聯選粹】道濟天下之溺 文起八代之衰

本期所選對聯出自廣東潮州韓文公祠,歌頌的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韓愈。
唐元和十四年,憲宗欲迎佛骨入宮供奉三日。韓愈認為此舉對社會風氣有不良影響,於是寫《諫迎佛骨表》加以勸阻,結果觸怒憲宗而被貶謫至潮州。他在潮州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當地人在他去世後建韓文公祠紀念他。此祠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意起斯文 不是一封書 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歸正道 只須八個月 至今百世師之
此聯語言淺白自然,敘議結合,懇切地表達了對韓愈的尊敬之情。其大意謂韓愈因為上表諫迎佛骨而被貶潮州,這似是天意安排,讓他在當地振興文化、教化百姓,促進南方地區的文化發展;他在潮州只花了八個月,便使人心歸向正道。時至今日,人們仍以他為師,向他學習。
上聯點出韓愈被貶的遭遇,「一封書」明確指出韓愈因規諫「迎佛骨」而得罪憲宗,結果被貶潮州。「安得」即「怎得」,這語氣隱含了人們對韓愈的敬仰。對潮州百姓而言,韓愈被貶至此地是上天的恩賜,因為在他努力管治下,當地民生和文化面貌都有顯著的改善。
韓愈胸懷濟世之志,卻被貶至偏遠荒僻的潮州,不免失意難過。他在南下途中寫了《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詩中「一封朝奏」所指之事正與此聯內容呼應。
下聯讚揚韓愈的政績,也點出韓愈對後世的影響。韓愈雖被貶謫至潮州,但他並沒有意志消沉,反而積極地興修水利,修堤通渠,又根除鱷魚之患,並興辦鄉校,培育人才,教民以禮。
只是短短八個月的時間,他就把當時文教未興的潮州導向正途,讓學術知識傳播,文化得以振興。蘇軾在《潮州韓公文廟碑》讚揚道:「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於文行,延及齊民,至於今,號稱易治。」時至今天,韓愈仍然被後世,特別是潮州民眾所尊崇,成為百世之師。
韓愈為官清廉,政績卓絕,他在仕途上的表現固然值得稱許,而其面對逆境的態度同樣值得效法。韓愈推崇儒學,講求經世致用,他即使仕途受挫,也沒有放棄抱負,反而積極面對,以百姓福祉為先,盡力治理潮州。這種堅毅不拔、迎難而上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此外,韓愈為唐宋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以載道」,他認為寫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要言之有物,反對只講求格律工整而內容空泛,一改南北朝以來浮艷的文風,對中國文學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本文內容由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提供
介紹:本專欄將陸續刊登古今名聯,介紹其內容及由來,分析其格式與作法,讓讀者認識對聯的體式,並感受所選作品的情味和趣味,體味中華文化藝術的優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