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新變化 滿足群眾新需求

  「旅遊景區裏可以跑半程馬拉松」「籃球比賽可以舉辦在大型商場裏」「趣味運動會可以上演在社區小廣場上」……健身運動舞台豐富多彩,運動場地打破常規不設限。

  跟着「賽事」去旅行成為新風尚,冰雪運動、水上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等時尚運動專案和旅遊元素相結合,體育旅遊精品路線帶給大眾全新體驗。

  調研組表示,全民健身「新」意滿滿,新元素為發展體育事業、普及體育文化帶來新機遇,也對高質量開展全民健身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要積極適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新變化,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層次多樣化的運動健身需求。

  天津市濱海新區社區「戶外健身房」以其科技化、智慧化吸引了委員們的關注。「每項運動器材上都有二維碼,運動結束,一掃碼立刻就能知道自己的各項體能資料。」工作人員邊說邊進行演示。

  「智能化的健身器材可增強運動的趣味性、互動性,更能滿足公眾快樂健身的需求。」全國政協委員金泳德這樣點評。「開展全民健身工作,不能再生搬硬套老舊的辦法和標準,新增的健身場地和設施,應該增加新元素,符合人民新的需求、新的期待。」鮑明曉對此深有同感。

  對於如何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於健身運動的新需求,全國政協委員王勇峰分享自己的觀點,「我國山地戶外資源豐富,積極培育戶外運動、智慧體育等體育產業,催生更多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完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空間布局、加強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資金支援、打造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示範工程,推動山地戶外運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戶外健身運動新需求。」

  「適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新變化,要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精准匹配資源。」調研組建議,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閒和競賽表演為龍頭、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要主動擁抱數字化浪潮,推動科技創新與全民健身深度融合,用好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打造智慧體育傳播平台。要用好城鎮金角銀邊,建設人民群眾喜愛的專項運動便民場地設施,培養群眾更廣泛的運動愛好。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是一句口號,只有真抓實幹,進一步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匯聚力量,以『人民需求』為核心,通過設施擴容、活動創新、科技賦能、政策保障等綜合施策,構建覆蓋面更廣、公平可及、可持續的全民健身生態。」委員們一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