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檢1470罐「毒油漆」 揭用漆味遮K仔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有販毒集團將毒品收藏在油漆罐內,再由貨運途徑將毒品輸入本港,或者招攬市民參與「販毒旅行」,由海外販運毒品回港,再由販毒集團化零為整囤積在貨倉內。警方毒品調查科過去兩日(17日及18日)在荃灣搗破兩個位於工業大廈的毒品儲存倉,檢獲藏有逾137公斤氯胺酮(K仔)的1,470罐油漆,並聯同海關在機場拘捕一對疑被招攬參與「免費旅行團」販毒回港的男女,在其行李內檢獲15.1公斤可卡因。兩案毒品總值共7,600萬元,警方共拘捕3男1女。
破「毒品旅行團」拘男女「團員」
毒品調查科高級督察陳裕詠昨日表示,警方調查發現,有販毒集團將毒品隱藏在油漆罐內「魚目混珠」,企圖以強烈的油漆氣味掩蓋毒品,並透過合法途徑將毒品由外地運入本港。
本周一(17日),警方掩至位於荃灣工業大廈的兩個毒品儲存倉庫,發現倉庫的245箱共1,470罐油漆內,藏有137.2公斤懷疑氯胺酮,即場拘捕姓林(48歲)本地男子,相信他收取販毒集團數萬元報酬負責拆貨,而涉案倉庫運作約一個月。
同一時間,探員搜查葵涌一個住宅單位,拘捕一名姓黃男子(30歲),相信他負責管理兩個毒品儲存倉,並派人前往毒品倉接收及處理「毒油漆」。
18日晚上10時,警方聯同海關在香港國際機場截查一名姓盧(52歲)男子及一名姓陳(53歲)女子,並在其隨身行李箱檢獲的6隻毛公仔內,檢獲687粒圓形膠囊,膠囊內有15.1公斤可卡因,市值約1,100萬元。該對男女均報稱無業,警方相信兩人互相認識,懷疑均被販毒集團以數萬元報酬及參加「免費旅行團」吸引招募,由卡塔爾多哈出發將毒品帶返本港。
毒品調查科署理警司蔣家駿表示,警方留意到販毒集團利誘不同人擔當不同角色,包括租用單位儲存毒品、轉移倉庫毒品、前往外國運送毒品到香港,其目的是分割每一個集團成員的參與度,企圖分散風險及增加警方執法難度。
海關截漁船檢1.18億元大麻花
另外,18日凌晨時分,海關在南丫島以南海面截查一艘鐵殼漁船,在關員向船上人表明身份,要求停船接受檢查時,對方沒有理會,其中兩人更在船尾位置將貨物扔到海中。關員其後強行登船並制服船上3名男子(49歲至60歲),在海中和船上共檢獲459公斤懷疑大麻花,市值超過1.18億元。這是近十年來最大宗漁船走私毒品案件。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課監督葉國樑表示,警方和海關會繼續與內地和海外執法機構情報交流和合作,全方位打擊販毒活動。